让雷锋精神扎入到每一名职工的脑海里
火车站一直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实现了学习雷锋常态化,用实际行动温暖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记者走进许昌火车站深入采访,了解到一件件学雷锋、树新风的感人事迹。(见《许昌网》2月29日)
还是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一起到许昌火车站,记者眼中看到铁路工人学习雷锋常态化的一些镜头,从几个小故事中去感受学雷锋的真实故事。
电话那头表谢意。2月11日12时左右,许昌火车站客运值班室突然接到电话:“喂,你好,我是郑州火车站客运值班室,韩金军旅客乘K369次列车在郑州下车时,把一个黑色手提包忘在了5号车厢10号中辅,请帮忙查找。”“好,知道了。”许昌火车站客运值班员赵俊杰接到电话后看了看表,K369次列车12时32分到达许昌火车站。12时20分,赵俊杰早早赶到二站台等候。列车刚一进站,他先向5号车厢的乘务员说明情况,随后立即走进车厢,在乘务员的协助下为旅客寻找手提包。在10号中铺的枕头下面,赵俊杰终于找到了已经被别人转移的一个黑色手提包,清点后发现包内装有信用卡、有价证券、驾驶证等物品。为了让旅客能够尽快取回丢失的提包,赵俊杰顾不上吃饭,立即将这一信息向郑州火车站客运值班室报告,并告诉对方,手提包会随着K370次列车北上,请郑州火车站及时接车。14时10分,在郑州火车站客运值班室,韩金军接到手提包时高兴不已,并特地打来电话向赵俊杰表示感谢。
重点旅客得帮助。“同志,俺爹病危我得抓紧时间赶回集宁。可没有票了,咋办呀……”2月12日18时左右,一名中年妇女向值班站长孔令宽“求救”。原来,这名旅客名叫赵瑞连,家在集宁的她嫁到了长葛市官亭乡,当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后,她的丈夫和3岁的儿子一起赶到许昌火车站准备为她送行。“买不到车票可咋办呀!”赵瑞连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的丈夫和孩子还要赶最后一班城际公交返回长葛。此时,城际公交的末班车就要开车了。此情此景,孔令宽一边安慰赵瑞连,一边让其丈夫带着小孩先返回长葛。随后,孔令宽带领赵瑞连来到候车大厅,将重点旅客赵瑞连交给了客运领班孔宪平。孙宪平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她到候车厅休息,又为她送来了矿泉水和方便面。21时48分,客运领班孙宪平将她送到1482次列车上,并向列车长说明了情况。上车前,赵瑞连感动得不知说啥是好。
想方设法找失主。“哪位旅客的手机丢了,请抓紧时间到客运值班室认领。”2月15日9时10分左右,许昌火车站客运员张春丽在检票时,突然发现在“三品”检查仪下面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捡起一看,原来是一部崭新的海尔手机。为了能让手机物归原主,她立即将手机交给了客运值班员,并通知广播员立即广播,可广播了近20分钟,仍无人认领。细心的她考虑到可能是旅客已经进站,没有听到广播。于是,她提醒二站台接车的客运员对上车的旅客进行及时提醒,让旅客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机是不是丢了。此时,正在有序登乘K600次列车的旅客队伍里突然有一名女孩儿声称自己的手机丢了。随后,客运人员将该女孩儿带到了客运值班室,经核实后将手机交给了女孩儿。原来,该女孩儿名叫宋晓美,是郑州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当女孩儿问起是谁捡了她的手机时,客运值班员将她带到了客运员张春丽面前。“我刚才从包里掏车票时,不小心把手机掉出来了,幸亏您及时捡到。真是太感谢您了,阿姨!”
点点滴滴都关情,无论是电话那头表谢意,还是重点旅客得帮助,以及想方设法找失主,都展现出了车站工作人员学雷锋、做好事的感人事迹,而且这样做好事还有许多许多。
有人说:雷锋是“临时户口,三月刚来四月就走”。说明学雷锋走形式、一场风现象,在某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其实,学雷锋做好事应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而且是常态化,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当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雷锋,做好事。比如:许昌火车站工作人员捡了东西主动还给失主,帮助陌生人义务指路,用细小的服务温暖广大旅客最后一公里等等。长时间就是这样良好的环境氛围内工作下来的,也许在举手投足之间,你就能感受到“与人方便,让己高兴”的乐趣。
学雷锋,需要真心行动。当前,铁路部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借用雷锋精神贯穿到我们待旅客如亲人的实际工作中去,真正做到“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更需要大力倡导雷锋精神,提倡助人为乐、给人以“春天般温暖”的雷锋精神,更需要身边有大量的“活雷锋”服务工作岗位上出现。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应该像雷锋同志那样学会爱,去爱别人、爱自己、爱生活、爱工作、爱社会主义、爱我们的国家,让雷锋精神永远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