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需要关荣军的“道钉”精神
2月16日,《福建日报》刊登了一篇人物通讯《关荣军:永远是铁路上的一枚“道钉”》,读后让人很受启发,很受人鼓舞,也给人深思。在铁路建设中,关荣军拖着喉癌初愈的虚弱身体,在铁路一线,无怨无悔地把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奉献给桥梁、涵洞和道砟。他说他永远是铁路上的一枚“道钉”,他要一直这样满怀激情地干下去,带出更多更棒的年轻“道钉”。笔者认为,铁路建设发展,需要关荣军这种“道钉”精神。
还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关荣军的成长历程。1987年2月,20岁的关荣军补员被分配在福州工务段路桥一分队,成为路工第二代。他好学、肯干、能吃苦,很快就在青工中冒了尖。1998年,成为古田桥梁工区的工长,还多次被段里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08年,温福新线需要大量人手,年富力强的关荣军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说,干了一辈子铁路,还没见识过时速200多公里的高铁,要趁着年轻感受一下中国铁路事业的大飞跃,更要为家乡高铁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可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在高等级铁路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时,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声带息肉糜烂引发喉癌。2008年喉癌手术后,他的气管比普通人的窄很多,忙碌时急促的呼吸声,听起来像在拉风箱。
明知道自己身体有病,在家休养无可厚非,可关荣军并没有这么做,在工作岗位上他仍然是拼命三郎。他跑赢了时间,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高铁隧道、涵洞、桥梁的养护和维修技术;也跑赢了生命,克服新线生产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用坚韧的毅力和超强的勇气,战胜了病魔。对关荣军而言,服务高铁,是在跨越生死之后的必然抉择。因为他习惯于奔跑,习惯于从工作中获得乐趣、享受成就。
2010年5月1日,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关荣军,升任福州南路桥车间安全工长,在新的岗位上迎接新的挑战。福建高铁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车辆更多、车次更密,“天窗”也更加不固定,甚至后移。关荣军得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再花大量精力去学习新知识,帮助新人成长。更多的新人在跟随关荣军熬夜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关荣军说,“我永远是铁路上的一枚‘道钉’。为了家乡高铁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要再拼上15年!”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同样,关荣军也是有工作激情的。在身患喉癌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被病魔所吓倒,而想到的是工作,想到的是铁路建设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孕育了“做人讲诚信,工作负责任,与人比奉献”的伟大精神。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一句看似简短的话语,却向我们揭示了同样一个普遍的道理——一切伟大的事物都孕育于平凡之中。
从关荣军战神病魔,永远做铁路上的一枚“道钉”精神来看,铁路建设发展就需要这种“道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企业发展遇到再大的困难不会有迈不过的坎、跨不过的河,中国铁路建设发展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