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爷爷”义务助学17年
2012-01-31

  “爱心爷爷”义务助学17年

  2012年01月31日         来源: 湖南日报

  退休17年,义务助学17年,行程相当于绕地球4圈,帮助学生1178人。
  
  77岁的赵在和每年都有——
  
  一份特殊的年终总结
  
  “2011年教育扶贫275天,劝捐46万元,资助142个读书娃。”每年变化的只是数字,不变的是永恒的爱心,这就是 “爱心爷爷”赵在和每年的年终总结,固定的格式。
  
  助学缘起偶然
  
  站在记者面前的“爱心爷爷”赵在和, 尽管有77岁高龄,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脸色红润,笑容灿烂,耳聪目明,他说,助学缘起偶然。
  
  赵在和原是湘潭县文化局的局长(书记),爱好摄影, 1995年退休后,他深入乡间从事摄影工作,半年下来赚了5000元。然而,一次偶然的下乡摄影彻底改变了他的退休生活,湘潭县歇马乡学生王小红家的情况使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王小红一家5口挤在两间土砖屋里,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身患多种残疾,学习成绩很好的王小红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孩子忧伤无助的眼神,让赵在和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这夜他彻夜难眠。第二天,赵在和毅然放下照相业务,走上了在“成功人士”和贫困学子之间牵线搭桥的艰辛之路。这一走,就是17年,行程相当于绕地球4圈。
  
  由于没有经验,当年赵在和跑了5个多月,贴进去不少经费,只募到5100元,还受到了不少冷遇。然而,赵在和很快就总结了一个14字的劝募秘诀:“嘴甜、腿勤、头硬、心宽、脸厚、眼明、性缓”。为了找人募捐,他可以从早上8时等到中午12时,一次不成二次来,甘愿热脸贴冷脸;为了感动他人,他可以“煽情”演讲。在一次湘潭县部分干部参加的扶贫助学协调会上,赵在和抓住机会说起一些贫困学生的生存状态,情动处痛哭失声,在场的干部们也眼泪汪汪,主要领导当场拍板,现场组织捐款。
  
  方法年年创新
  
  善款年年攀升
  
  “要‘科学募捐’,我方法多,灵活,每年都有新方法。”谈起募捐,赵在和特别像个“老顽童”。“我从事的是民间助学行动,最要讲诚信。”记者从他的记录本中看到,2011年劝捐来的46万多元钱,资助方、受捐方清清楚楚,哪天送达捐款、签收情况也明明白白,让每一个捐献爱心的人都很放心。“交给赵老,我放心。”“这个老头子不简单,搞得扎实。”深圳老板邓美生捐助学子一年比一年多,2011年捐款24万元,负担了16个贫困学子的读书费用。
  
  悉心收集湘潭籍各级干部和知名人士的信息,精心编制工作“联络图”,同时收集需要救助人的信息,找学校、村里、本人“内查外调”了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并收集成绩单、证明信、家庭情况等资料,确保所资助学生是“墙上奖状贴得满,碗柜里面油盐空”的特困优秀学生,分类整理,是赵在和又一宝典。有了这些就可以有的放矢,你要资助哪类学子,孤儿、单亲家庭、还是弱势群体类?随你选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赵在和爱上了“出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慈善奖等等,上中央电视台,2011年他还出书《爱心助学十七年》……“出了名,我这个民间慈善事业就更好做了。”赵在和乐呵呵地说。
  
  从1995年劝募5000多元到2011年劝募46万多元,17年累计300多万元。受扶助的贫困学子,从1995年的6人,到2011年的172人,17年累计达到了1178人。
  
  这300多万元爱心善款,赵在和不染指一分一毫。与此形成对比,他与家人商量每月拿出333元退休工资当作跑路的经费,为此经常为了少掏5角、1元的车费而在烈日或寒风中等待半个小时;现在,即使有了深圳老板邓美生捐赠的专项工作经费,赵在和也做到从不下馆子、从不住旅店、从不请客答礼。
  
  当起“心灵的导航员”
  
  “即使有捐款,也要自强,不依赖;接受了就要感恩,不冷漠。”这是赵在和非常看重的品质。他要求孩子们一定要学会做人。
  
  除了下乡助学和在城里劝募,剩下不多的时间,赵在和都在桌子前,编写一套他的“原创德育教材”。面对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他操持着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的同时,当起了“心灵的导航员”。他给每位受助学子都布置了一个“作业”——坚持写信、打电话给捐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绝大多数受助学生遵守了这个约定。资助方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也感到很欣慰。
  
  记者随手拿起桌上待发的信件,《赵在和的公益观:受助学子要注意宣扬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读周球尚同学来信有感》映入眼帘。赵在和是孩子们知心的朋友、贴心的爷爷,他们可以坦诚谈心。现在他每天都会收到孩子们好几封来信,还经常把自己整理复印的劝学篇、品学篇寄给孩子们。
  
  曾经的受助学生周杰,现已取得哈佛大学教职,已经不需要援助了,他和其母亲每个月还会打来一两个电话,交流情况,回国第二天就来探望。清华学子何伟则写信表示,“在我有足够的能力时,我一定会尽力援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的拳拳爱心通过我流传下去。”
  
  截至2011年12月底,赵在和牵线搭桥的一千多名学子,光是考上清华的就有12个之多,考上重点大学的难以计数。因为“爱心爷爷”,这些学子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子们,也有不少表示要像赵爷爷对自己一样,将爱心传递给他人,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记者 徐荣 通讯员 吴竹 张金波 赵风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