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舟《深海里的星星》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可有些事,虽然不能感同身受,经历过却能产生共鸣,让自己了解,原来站在不同的位置,自己眼中会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春运以来,广州日报、大洋网联合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推出了“春运我当家”大型公益角色互换体验活动,选拔社会人员当一次铁路职工,参与铁路春运。这项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行政主管、学生、医生等来自不同行业共300多人申请参加活动。最后,他们筛选了20名入选者到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和普速列车上体验春运安检员、客运员、乘务员等铁路一线岗位。(见《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1月28日)
笔者以为,让社会人员当一次铁路职工,参与铁路春运体验工作,多一份理解,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真是个不错的好主意。让行政主管、学生、医生、农民工、企业职员……来自不同行业的人,被安排在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和普速列车上体验春运安检员、客运员、乘务员等铁路一线岗位。通过大家角色互换,事后有人深有感触:“验票工作看似简单,却很辛苦,10分钟刚过,我就已验了60张票证,腿也有些疼。”可以想象,这种体验活动我们可以用自制力和毅力做到一个小时的坚持,一天的坚持,但铁路一线职工要做的是春运40天的坚持和一年365天的坚持,那些安检员、客运员、乘务员们年复一年,大概用坚守更准确些。不干啥不知道干啥难,今后我们一定注意多体谅铁路的难处,这也是大家通过体验铁路不同岗位工作后,共同发出的感叹。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事学会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对方的需求、体谅对方的感受。一个生活在都市里养尊处优的女演员能把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圈可点,全靠这开机前的体验生活。经过体验活动的大小乘客若是再踏上春运的列车,大概会慷慨地送列车员一个微笑,打心眼儿里感谢他们的付出,包容他们不尽人意之处。
由此事展开来说,不仅仅让会人员当一次铁路职工,要是城管与商贩、商家与消费者、信访与上访者、领导干部与群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能经常地作些“换位体验”,理解对方工作的不易,得到的不仅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更多的是容易化解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的各种矛盾,还有利于工作容易开展,生活中就会多一份美好,社会就会增添更多的和谐。
当然,可以想象,火车上狭长的过道里会产生多少摩擦、不快,列车员也做不到像心理专家一样专业细致地安抚,那生活就该充满抱怨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验列车工作(乃至更多别人的工作),但我们可以在头脑里多找找“替身”,多一点换位思考,大家心里敞亮起来,必然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那么我们在出行的路上也必然有着更多的欢歌和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