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的战场上,也有着他们的辛劳
春运是中国在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它被誉为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2012年的春运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春运期间,工作在春运岗位上的人最为忙碌。(见《襄樊晚报》1月19日)
汽笛声此起彼落,轨道上交错停放的机车轰轰作响……虽然已是晚上9时,当记者走进武汉铁路局襄阳电务段襄阳检测工区,依然感受到一片繁忙。1月17日晚,记者以亲历的方式体验火车信号检测工的工作。负责接待的王彦涛工长用一个通俗的比喻讲解了信号检测工作,“汽车驾驶员安全行驶要看红绿灯,火车安全行车也依赖信号灯的指示,相比汽车,火车的信号灯灯位更多,检测工的职能就是随时‘擦亮’火车的眼睛,保证机车能准确接收到信号。”王彦涛说,机车每完成一次运输任务返回襄阳后都必须接受信号检测,然后才能再次出行,因此信号检测是一项24小时都在进行的工作。一台东风内燃机车驶进工区,朱宏贵师傅立即带领记者迎了上去。“春运任务繁忙,上级要求机车到达工区后7分钟内必须开始检测。”朱宏贵说。在目检了车体外部的信号接收器后,朱师傅利索地登上了离地近1.9米的驾驶台。
机车驾驶室窗角安装有一长排指示灯,驾驶台上有一个显示器,朱师傅熟练地按着按键,屏幕不断变换着时间、信号灯位、缸压参数等。在朱师傅的指导下,记者完成了常规制动、紧急制动、防溜车报警等35项检测。工作中,朱师傅不断告诫记者,所检每个项目涉及到行车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
随后,朱师傅带领记者穿过一个窄窄的通道,来到机械间检查信号主机的工作状况。机械间紧靠着发动机室,狭小的空间内热气袭人,这里被朱师傅戏称为“桑拿间”。朱师傅告诉记者,若是夏天在机械间检测,数分钟就可汗湿衣服。检测完东风内燃机车后,随行的王彦涛工长专门带记者体验了和谐号电力机车的检测情况。踏进和谐号机车驾驶室,明显感觉其布局比内燃机车驾驶室简洁流畅,原因之一是许多手柄被按扭所取代。目前,襄阳地区仅和谐号客车机车就有80台,远超过35台内燃机车的数量。
细雨飘飞,在返回检测工房的途中,王彦涛提醒记者注意行走安全。手电灯光下,黑乎乎的地面不仅有成排的钢轨,还有维修机车用的地沟,不熟悉地形很容易磕着。到达工房,朱宏贵师傅正通过电脑上传刚刚检测的数据。原来,为了避免检测工作出现漏洞,存储卡会将检测情况完整记录下来,检测工和总值班室可根据此卡了解检测情况。王彦涛说,平次每20分钟就有一台机车驶进工区,不管是白班还是夜班,上班时基本没有闲着的时间。上个月仅信号检测一项,王彦涛和他的同事就检测机车2232台次,这还不算临时承担的其他任务。因为工作的缘故,王彦涛已有很多年的春节没和家人吃过团年饭了。他告诉记者,能以优异的工作保障机车顺利出行,是他和同事最大的骄傲。
当一趟趟幸福列车飞奔而过,当人们带着幸福、带着快乐、带着微笑,走出车站,转车回到家,与家人团聚,享受其乐融融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想到,在你回家的路上,有着“擦亮”火车的眼睛信号检测工为你回家所付出的辛劳。
新闻来源:http://xywb.hj.cn/Read.asp?NewsID=58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