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民工回家难我们该怎么去帮助?(三)
评论员李木头在《网购火车票,透过抱怨看实效》(上下)文章中详细地进行了分析,如此见实效的一项便民实招,还是看到不少批评和不满的声音,特别是一位农民工兄弟还给铁道部写了一封抱怨网络购票的信,网上传得还挺火,看着也好像挺有道理……这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容俺慢慢道来。因为票价便宜,安全可靠,正点率高,铁路在春运中成为烫手的“山芋”。这位给铁道部写信的农民工一不小心说了实话:“回重庆火车票190元一张,汽车票560元一张。“我不想坐汽车,贵了好几百块钱呢……”难道票价便宜也是铁路的错?其实还真是铁路的“错”哩——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甚至坚持赔本拉客学雷锋,结果却是久受诟病积重难返。由此笔者呼吁:一方面允许铁路提高些票价,另一方面打压一下公路客运的高峰期随意提价“宰客”,让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广大旅客都可以走的顺当些,作者的观点很有新意,值得有关部门去深深思考,共同解决好农民工购票难、回家难、乘车难的问题。
评论员胡婷芬在《农民工遭遇火车票网购困难 谁之过?》的评论观点中认为:面对网购火车票,农民工接不了招。谁之过?是铁路不该实行网购?当然不是。科技在发展,网购以更加方便快捷成为必然的趋势。铁路也是在用科技为广大旅客服务。铁路部门是不是应该重新俯就农民工,放弃网购方式,让大家重新在车站排队?显然也不可能。那又如何来解决农民工网购之难?大家都说,让农民工学会上网吧。虽然这个时代不会电脑就是文盲,可这对农民工还说还是一个难题。追根溯源,农民工还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没文化不是他们的错,改革开放让他们到城市修房进厂,对他们的文化水平却没有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发展没有同步跟上,农民工没机会也没能力和电脑亲密接触。从民一代到民二代,我们都看不到文化气息在感染着他们。民一代曾经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饱食,不能解决根本的生存问题,民二代是曾经的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管他们吃喝的祖辈,学校也不是缺少师资就是缺少书本的学校,真正的文化教育,和他们总是有距离。城市没有他们的家,城市在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没有给他们带来文化熏陶。农民工包里的钱在不断增加,农民工的脚步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遭遇火车票网购之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全力开始文化的发展,不要让农民成为无文化的代名词,不要让文化的春风吹不到中国八亿农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