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虎叔支起“苦孩子”之家
2012-01-05

  北京虎叔支起“苦孩子”之家

  2012年01月06日       来源:新京报

北京虎叔支起“苦孩子”之家 4年救助20余人

  虎叔开电脑班专教“苦孩子”
  
  4年来将20余外地贫困孩子先后接到家中,通过技术培训助其“脱苦成才”
  
  【感人榜】
  
  柳虎
  
  年龄:38岁
  
  社区:海淀区西三旗新康园小区
  
  【德行录】
  
  接孩子来京读书,办电脑培训部教孩子学技术,38岁的北京农民柳虎,用4年的坚持和责任,给外地贫困孩子在北京支起一个家。在培训部,他教孩子维修电脑的手艺,是一个良师;在家里,他要孩子们懂分享,是一个严父。4年过去,先后有20多个孩子在培训部学习,如今,还有5个孩子。柳虎给培训部取名“苦孩子”,他说他的孩子都苦,但希望他们“脱苦成才”。
  
  去年12月4日一早,昌平东小口村,“苦孩子电脑培训部”的招牌从197号院摘下来。
  
  旧村拆迁,办了4年的电脑维修培训部暂时搬走。
  
  “搬走了,我们的电脑到哪儿修?”邻居们很不舍。
  
  “打个电话,我让孩子们过去。”柳虎笑着回答。
  
  他口中的孩子是5个男孩,分别来自山西、山东、河北和四川农村,最小的13岁,最大的18岁,全都家中贫困,面临失学。
  
  4年前,类似境遇的3个孩子,应家长许可后,被柳虎接到家中生活、读书,在培训部里学习维修电脑。这是柳虎“技术助学”的开始。
  
  期间,有孩子不适应,回去了;也有孩子学成后,带着一技之长开始工作。
  
  如今,留下的5个孩子中,14岁的胥仕民,刚来3个月,18岁的樊志怀,已在京度过4个寒暑。
  
  “留下来就培养到18岁,学好了技术,回家乡或在北京找工作,给家里分忧。”4年前,柳虎向孩子的父母们承诺。
  
  火爆的脾气
  
  驱车6公里,“苦孩子”的新家,搬到西三旗新康园小区。以月租3500元,柳虎租下一套三居室,客厅里摆着两台电脑,给孩子们学习用。保留了培训部的习惯,一间小屋成为书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助学宗旨挂在墙上。
  
  两间大卧室,一间是他和妻子的卧房,另一间,拥挤地摆着上下床和书桌。
  
  柳虎的儿子柳树根,也和5个大哥哥住一个屋,13岁的树根胖乎乎,比培训部里最小的李波还小3个月。
  
  搬新家一周后,柳虎的妻子姚晖决定包饺子。4年里,孩子们吃饭、穿衣、生活起居都由她一手操持,在这个家生活了四年的樊志怀也觉得,“虎叔没有我阿姨,当好人、做好事都弄不成。”
  
  大圆桌呼啦一下围了一圈,6个孩子七手八脚,擀饺子皮儿,捏饺子嘴儿,没多久,一桌子饺子,奇形怪状,准备好下锅。
  
  柳虎待在书房。由于10年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很多时候,他得笔直地坐在椅子上,两道浓黑的眉毛,加上方正的脸庞,总是一脸威严。
  
  “严,脾气也火爆。”14岁的胥仕民被柳虎揍过,一天中午放学后他没回家,晚上放学后也不见踪影。
  
  “他到北京没多久,我以为他丢了。”柳虎急得直冒汗,找了一圈也没孩子下落。当晚,胥仕民回来了,却坚持不说去了哪里,“我上去给了他两脚。”
  
  柳虎说,打完孩子也后悔,“可万一出了事儿,咱怎么跟人家爸妈交代。”
  
  那以后,胥仕民放学都准点回家,“虎叔给我讲道理来着。”胥仕民不怪他虎叔。

  公平之道
  
  挨揍、受教育最多的,并不是5个孩子,而是柳虎的儿子柳树根。
  
  有一次,树根和哥哥们嬉笑打闹,突然冒出句,“我一脚把你踢回河北去。”一句玩笑话,让柳虎感觉特刺耳。
  
  眼瞅着丈夫变了脸,姚晖把儿子赶紧拽回屋,“你怎么能那么说,哥哥们不像你,他们不在父母身边呀。”姚晖成了丈夫和孩子间的润滑剂。
  
  树根想要手机,也被柳虎否决了,“别的孩子没有怎么办,我也没条件,都配手机。”
  
  但樊志怀工作后,柳虎给他买了新手机,“志怀要联系工作挣钱嘛。”
  
  柳树根的“手机梦”最终还是由舅妈圆了,柳虎只能要求儿子不能在家里摆弄,“怕其他孩子有差别感。”
  
  对树根的严格,柳虎偶尔也感到歉意,但却不愿动摇,“他们本身家庭贫困,不能再让他们感到自卑,要尽量让孩子们觉得这是自己家。”
  
  放不开的爱
  
  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厚道的好人,找到工作,这些被柳虎担在身上,当成了“父亲”的责任。
  
  柳虎送给樊志怀的18岁礼物,是帮他找了工作——给一家轴承企业做网络维护,“在家发帖,按条数给钱。”
  
  三个月里,樊志怀拿到5000多元薪水,“虎叔给我办了卡,钱存起来了。”樊志怀打算把钱捎给父母。
  
  柳虎不认为志怀的工作有多好,他看中的是,孩子能不出门在家工作,“他才18岁,为人老实单纯,怕他不能适应社会上的一些东西。”
  
  姚晖一直觉得丈夫对孩子们放不开手,“你总不让他接触社会,他怎么成长?”面对妻子的质疑,柳虎总是笑着说,“再等等,再等等。”
  
  “好多责任,让他负担很重,但不肯放弃,还不断增加。”姚晖常常能看见柳虎书房的灯一直亮到半夜,烟灰缸堆满了烟蒂。
  
  柳虎还在河北涞源建了一个爱心家园,让当地孤寡老人们住在一起,由他和志愿者们长期负责资助。
  
  北京到涞源,4个小时车程,一个月里,柳虎要往返两三次,为老人们送衣服、米面和过冬被褥,还有他个人出的每月100元。
  
  柳树根曾陪着父亲去过涞源,他最揪心父亲上下车时的动作,“动作大,不小心就会震到腰。”树根说,村里颠簸崎岖的路上,父亲一挪一挪地走着,让他想流泪,“我爸特不容易。”
  
  【记者问】
  
  技术助学坚持多久?
  
  记者:家庭式的技术助学你打算坚持多久?
  
  柳虎:我没有打算放弃,除非是我彻底没能力了,即便是这样,到那时候,我也希望我的儿子来继承。我也相信,如我这样走下去,也会有我帮助过的孩子,将来继续我的这种助学方式,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贫苦孩子。
  
  【网友问】
  
  如何获得捐助者信任?
  
  网友九月里的卡尔松:个人公益凭什么获得捐助者信任?
  
  柳虎:我的经验是,不经手钱,只负责组织联络,比如向有意捐助者发放参与信息等,钱由捐助方发放,鼓励他们派人去看受助的人,并及时给捐助者反馈,除此之外,也可在网上公开公益活动的照片和款项流向。只要用心做,把帮助别人作为唯一目标,时间久了,自然也就赢得别人的信任与支持。
  
  【话厚德】
  
  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孩子们和我家融为了一体,4年的时间,我与孩子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孩子学到了技能和本事,也学到了爱与被爱;人活着的价值,是得想自己可以给予别人什么,给予社会什么,是这些孩子们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人生目标。与其说我在帮助他们,确切地说,我们在互相帮助。——柳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