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几经磨难屡获好人救助
2011-12-29

  夫妻几经磨难屡获好人救助

  2011年12月29日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方芳

献血

  临近月底,无偿献血夫妻又如约来到密云中心血站献血。丈夫彭雪松坐在采血室接受采血,妻子孟欣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候丈夫。

  早上7点半,冬天的早晨原本就清冷,远郊密云更是比城区低了两三摄氏度。32岁的彭雪松和妻子孟欣裹着厚厚的棉服,从白石岭街自家低矮的平房走出来,蹬上自行车。寒风吹过,小彭用力蹬了一下车子。他没戴帽子,眉骨、后脑勺处,依稀可见伤愈后留下的疤痕。
  
  20多分钟后,夫妻俩走进密云中心血站。为了这次献血,在密云大众汽车公司当保安的小彭昨天特意跟领导请了假。这是他第26次献血,妻子孟欣也已献过19次,从2009年开始,他俩雷打不动,每月必去一趟密云血站。至今,两人已捐献成分血76单位,总计15200毫升。如果拿500毫升的饮料瓶装,得有30瓶。
  
  一个家境贫困的保安,却与妻子月月来献血,这背后藏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我们在最危难的时候得到过好人的帮助,所以想用献血回报好人。”等待验血结果的空当儿,小彭和小孟娓娓道来。
  
  故事要从2005年的那个冬天讲起。当时,26岁的彭雪松新婚不到一年,妻子离预产期还有7天。
  
  这天,做空调检修生意的小彭搭亲戚的面包车去市里买空调配件,一辆外地重型车呼啸而来,车祸在一刹那发生。司机当场死亡,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彭从前挡风玻璃飞出,被送往县医院抢救。“当时,我的脑干严重受损,掉了八颗牙,左肋骨骨折,左膝盖骨翻转了180度向后。”小彭说。
  
  一边是昏迷不醒的丈夫,一边是即将面世的孩子,妻子孟欣惊恐无助,家庭经济也陷入危机。就在丈夫抢救的第4天,妇科大夫从重症监护病房外,将沿着裤腿流淌羊水的孟欣送上了产床,一个7斤重、脐带绕颈三圈的缺氧男婴诞生了。医生告诉孟欣,孩子急需输血,初为人母的孟欣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为儿子献血。
  
  昏迷10天后,彭雪松奇迹般地醒了过来!这一醒,整个世界都变了:头面部缝了48针,体重从198斤直降至123斤,家中为给他治病举债11万元,一贫如洗。
  
  出院后,彭雪松遇到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孩子满月。给孩子办满月在农村是件大事,但大难不死的小彭已无钱操办。他生命中第一个好人出现了。“我们曾经在附近一家饭店办过婚宴,我当时硬着头皮去找老板,想赊个账。”听小彭讲完自己的经历,女老板二话没说,免费给小彭办了一桌满月酒。
  
  时隔不足一月,儿子突然出现抽风,到医院一查,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需要去北京大医院。“当时,家里只拿得出车票钱了,但为了救孩子,也得去。”身体还没恢复的彭雪松和妻子抱着孩子来到儿研所。“先交一万押金。”内科大夫的话让小彭几乎瘫倒。他淌着泪向医生诉说了自己的遭遇,那位30多岁的男医生眼圈红了:“这样吧,我先给孩子打一针,看看恢复的效果。”一支救命针下去,孩子竟然慢慢好了起来。小彭特别遗憾地说:“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位好心大夫的名字。”
  
  屋漏偏逢连夜雨。2月的一天夜里,天寒地冻,彭雪松家里的暖气炉冻炸了!妻子坐在床上,围着厚厚的被子,用体温为才两个月的孩子保暖。小彭赶紧去借电焊机,整整一夜,焊接处焊了又开,开了又焊。万般无奈之下,第二天早上,他来到建材一条街,随便走进一家卖暖气的店铺,流着泪请老板救救他的孩子。“小伙子,世界上总是好人多,得啦,这套暖气炉我送你了!”说完,素不相识的老板找了个维修工一起来到他家,免费为其安装了全新的暖气炉。
  
  危难之时,三逢好人,彭雪松被人间的真情深深感动。2009年4月,他和妻子无意间看见密云大剧院前停着辆采血车,车身上写着“您的一滴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夫妻俩终于找到了回报之路。“当时护士跟我说,可以献全血,也可以献成分血,就是血小板。全血是每隔半年才能献一次,成分血隔28天就可以献一次。我当时就选择了成分血,可以多献,多救人。”夫妇俩相约,每次都一同来献。孟欣不是每次都符合献血条件,所以比小彭少几次。
  
  检测合格,小彭坐到了采血椅上,护士帮他扎上针,暗红色的血顺着管子流进机器。“每次抽100毫升,在机器里分离出淡黄色的血小板,再把血输回体内,这样要反复5次。”小彭对采血过程熟门熟路。
  
  献完血,夫妻俩赶回家给上学的儿子做饭。小屋里有点暗,白天也需要开灯,屋子里一张床、一个沙发,几乎没有别的家具,床板右下角还有个窟窿。“这是我们结婚时的床,坏了,先凑合着用。”屋里最独特的是东南角墙上用粗铁丝挂着一块马路牙子大小的石头,石头靠墙的一侧用透明胶布绑着海绵。“这是我打拳恢复身体用的。”小彭的两只手关节处都是硬茧子,“身体好了我才能养家,才能继续献血。”
  
  屋子里有个纸箱中还存着一些塑料瓶,这是彭雪松下了班到公园里捡破烂捡来的。身体恢复后,他用了一年半就还清了10多万元的欠款。为了家人生活得更好些,他中午两个小时休息时间都到外面去打零工挣钱,但献血请假偶尔还会扣工钱。
  
  “你不心疼工资吗?”记者问。
  
  “献血是救人命的事,不能拿钱衡量。我经济上不富裕,没法回报社会,不过我身体健康,可以多献血。”
  
  一个28天连着另一个28天,小彭夫妇的日子重复,却也向前……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