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教书18年背后的尴尬
2011-12-21
李修雄在自习时辅导孩子们
李修雄的办公室兼宿舍。
屯昌县教育局挂出李修雄的先进评定。
1993年,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李修雄开始在海南省屯昌县乌坡镇乌石坡村委会的芽石铺民族教学点,教育着这片黎村苗寨的孩子们。李修雄坚持教书育人18年,今年还获得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荣誉称号,但他的教师身份至今仍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这是为什么……
无悔选择扎根民族教学点18年
12月20日一早下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了屯昌县乌坡镇乌石坡村委会的芽石铺民族教学点,在教学点唯一的一间教室里传出了朗朗读书声。从窗户看进去,一位身着朴素的老师专注地在黑板上板书,教室里的孩子们大声地念着课文。
“这都18年了,李修雄老师还是这么敬业。”网友“雷公马”说。
李修雄老师是屯昌人,今年49岁,1993年高中毕业,由于家庭原因,他放弃了考大学。当得知芽石铺民族教学点的老师要退休,这片黎村苗寨的孩子们上不了学。出于对家乡那浓烈的爱,他怀揣教书育人的责任毅然来到这,为当地的黎村苗寨的孩子们教书。
李修雄从1993年给这片黎村苗寨的孩子们上课以来,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他是汉族人,而他的学生都是黎族或苗族孩子。由于语言不通,起初他想过放弃,但看到黎村苗寨孩子们那渴望知识的眼光,他咬咬牙,决心要学会黎族和苗族方言,好好教育这里的孩子们。
为了学会黎族苗族方言,李修雄每天不断地和当地村民、村委会干部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修雄终于可以用黎族苗族方言跟孩子们交流,每节课都认真教育孩子们说普通话、认字。
在2010年间,曾经有两名年轻教师到芽石铺民族教学点和李修雄共同教育孩子们,但由于语言问题和生活条件艰苦,这两名老师离开了这片黎村苗寨。而李修雄从1993年开始站在这里的讲台,春去秋来,他已经执教18年了。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深受村民信赖
1993年至1999年,李修雄每月工资只有250元,2000年至2009年的工资加了50元,从2010年开始,他的工资增加到1110元。在这物价飞涨的年代,李修雄一家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妻子一次又一次要求他离开黎村苗寨,李修雄把妻子领到一条狭窄、坎坷、两边满是荆棘的小路上,他告诉妻子“这条路是黎苗兄弟砍出来的,也是为他而专修的路”。最终,李修雄的妻子决定支持丈夫的教育工作。
从李修雄走上讲台那一天,他是个教师更像位家长,每当下起大雨,如果孩子们的家长中午放学了没到教室来接,他绝对不放心让孩子们自己回家,而是做好饭菜,拉着孩子们一起吃。到了下午放学时,他会亲自把离教学点较远的孩子们亲自送回家。晚上他独自一人在简陋的宿舍里批改作业、备课,在昏黄的灯光下,陪伴他的仅是外面的风声和一条黄狗。
海南省“十佳班主任”李修雄的尴尬
李修雄默默无闻扎根在屯昌县这片黎村苗寨中教书育人18年,他把人生美好的18年献给了这片黎村苗寨,献给了这里孩子们。据了解,在今年,李修雄先后被评为屯昌县优秀教师、海南省“十佳班主任”,并获得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光荣称号。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修雄仍不是在编教师,就连一份合同都没签过!
“李修雄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是真正的老师”网友“雷公马”说,他在前几天得知李修雄老师至今不是正式教师,他产生了很大疑问,他无法想象,就连李修雄这种尽职尽责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走进正式教师队伍中?
芽石铺民族教学点负责的3个自然村偏僻贫穷,教育观念落后,李修雄经常到学生家里家访,把学习的重要告诉给家长。李修雄还自费买了种植、养殖方面的教科书,教黎苗同胞们识字,发展林下经济,还请农业专家前来指导割胶。
“什么!李老师竟然不算老师?”一位家长惊讶地说说,李老师在18年来一个人承担着教学点所有的工作,他既是全能教师,还是尽责校工,仅有的一间教室里,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20多个孩子一起上课。他尽职尽责让孩子们在二年级“毕业”后,能与说普通话的孩子们顺利交流。
“村里人都说,有李老师教育孩子,他们就放心了。”乌坡村委会的书记林志文动情地告诉南海网记者,李修雄不仅教学认真,而且还对孩子们照顾得很好。村委会目前有30多户人家,从没有哪家人跟他说过李修雄老师的不好。“哪个敢说李老师不好,我第一个就跟他过不去。”12月20日中午,到教学点接曾孙的盘金阳说。
李修雄成为在编教师之路漫漫
12月20日,记者到屯昌县教育局寻找答案,屯昌县教育局副局长彭海英说,教育局对李修雄的情况有所了解,但李修雄一直没取得教师资格证,所以至今不是正式在编教师,但他的工资待遇已经有所提高。对于李修雄如何“转正”,彭海英建议记者到屯昌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进一步了解。
屯昌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办公室叶主任称,可以到同在一层楼的编委办了解。但编委办主任叶元峰则说,这个问题应该找屯昌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范专了解。但范专办公室大门紧锁。无奈之下,记者只能再次回到屯昌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办公室,叶主任又称,可以找他们的副局长莫壮平了解,但记者在该局副局长办公室外等了1个多小时,也未等到莫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