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飞:无偿献血成了一种习惯
2011年12月19日
毛建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80后小青年,却有着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他在2009年主动加入了洪合镇志愿者队伍。自2006年6月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至今,他累计献血近30次,共计献血近2万毫升。无偿献血已经融入了毛建飞的生活,成了一种习惯。
血站的“常客”
就在上个月,毛建飞又专程赶到市区献血。毛建飞笑笑说“习惯了”。
毛建飞记得自己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一个邻居因严重胃出血被送往医院抢救,幸亏有好心人及时献血,邻居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个好心人的善举,让毛建飞很受触动,也萌生了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别人的想法。
毛建飞回忆说,2006年第一次献血的时候多少有点战战兢兢,但看到许多人都在献血,想到献血既能帮到别人,又能帮到家人,毛建飞觉得自己应该勇敢一点。
毛建飞的第二次献血是在2007年3月,他独自一人去建国路献血。这次,医生告诉他献成分血周期更短、恢复更快,而且当时急需。毛建飞二话没说,当即赶到市中心血站,献了200毫升成分血。
从此,他成了血站的“常客”。献成分血最短周期是28天,每次时间一到,他就惦记着“该去献血了”,不去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完成,心里不踏实。“平常工作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很平静。但每次献完血,想到我又能为救人做点事,就觉得挺高兴的,人也变充实了。”
毛建飞还充当起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员,经常鼓动周围的朋友去献血,并现身说法证明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令他开心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有6名好朋友先后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
2008年6月,毛建飞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2009年12月,他突然接到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毛建飞想都没想,就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
“初配”通过、“高配”通过……一切都很顺利,不料在去年2月初的一次体检时,他有一项指标不达标。毛建飞急了,随后又去复检。整个春节,毛建飞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春节过后,还没接到消息的毛建飞坐不住了,平常腼腆的小伙儿主动打电话到省红十字会询问,终于提前得到了“各项指标均已达标”的好消息。
毛建飞清楚地记得去年的3月15日,他赶去杭州,前4天每天注射动员剂,把平时都在“睡眠”的造血干细胞激活到外周血液中,再经过2天采集,终于大功告成。
“我是接到了去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后,才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和女友的。起先他们很担心,经过耐心说服,他们也就放心了。”毛建飞现在在家里经营着一家网店,无偿献血依然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付出一点点,就能救别人性命,太值了!”毛建飞说,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只要自己符合国家献血的规定,他就会将献血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