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妈妈抚育智障弃婴19载
2011-12-02

  贫困妈妈抚育智障弃婴19载

  2011年12月02日    来源:燕赵晚报

家里做饭烧的是豆秸。

  家里做饭烧的是豆秸。

直到现在,19岁的王若兴还是离不开母亲的照顾。

  直到现在,19岁的王若兴还是离不开母亲的照顾。

  一个出生不到两个月的残疾婴儿,19年前的一个大雪天被遗弃在元氏县万年村的村口。一对夫妇将这个弃婴抱回家,抚养成人。一年前,一位不知名的交警通过他人转交的方式,一直暗中关心和帮助这个家庭。
  
  每天走街串巷找儿子回家吃饭
  
  “臭小儿、臭小儿……”昨日临近中午,66岁的农妇张淑英,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出了家门,开始满村打听儿子的下落。十多年来,每到吃饭时间,张淑英都要满大街找儿子回家吃饭。
  
  雪后的万年村,遍地泥泞。张淑英满是皱纹的脸被冻得通红,她缓缓地骑着自行车,不时向村里的各个角落里张望。
  
  “臭小儿,你干吗呢?快跟我回家吃饭!”11时53分,张淑英在村南小卖部门口找到了儿子。看到妈妈寻来,儿子王若兴憨憨地朝张淑英笑着。
  
  “吃饭,吃饭。”王若兴含混地嘟囔了几句后,便低头跟着张淑英往家走。王若兴十分瘦弱,身高1米60左右。上身一件肥大的旧西服,下身一件黑乎乎的运动裤,脚蹬一双淡绿色的雨鞋,有点“衣冠不整”。仔细看去,他的右眼一直处于微闭的状态,好像从来没有睁开过。走路的时候,也是左右摇摆,始终不能像常人一样。
  
  雪地里捡回一个残疾弃婴
  
  1992年12月10日清晨,村民王朋绪路过村东口时,远远地看见雪地里有个纸箱子。他凑近了一看,箱子里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瑟瑟发抖的男婴!王朋绪翻了翻纸箱子,只看到一个奶瓶和孩子怀中的一张纸条:“孩子出生于九月二十八日凌晨12点,希望能有好心人收养,万分感激!”(记者分析,纸条上的“二十八日凌晨12点”可能是“二十九日零点”。)
  
  看着孩子冻得发紫的小脸,王朋绪心中一紧,他赶紧抱起了箱子,奔向家中。自从女儿出嫁后,王朋绪与张淑英夫妇备感孤独。现在出现一个小生命,怎能不兴奋?张淑英紧紧抱着孩子,眼眶红了:“是哪家的父母这么狠心,竟然把出生还不到两个月的孩子扔掉!”
  
  第二天,张淑英抱着孩子来到石家庄一家医院给孩子做了全身检查。眼部、腿部、呼吸器官都存在严重问题,大脑也患有先天性疾病,要想治疗康复很难。
  
  “虽然孩子有残疾,但毕竟是一个生命啊!”一夜未眠,张淑英做出了此生最重要的决定:收养这个残疾男孩!
  
  “带在身边也是累赘,养大了也不能给你们养老送终,何苦呢?”村民们都劝老两口把孩子送人或者扔掉,但张淑英没有改变主意。于是,张淑英托人在村里给孩子上了户口,并给孩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王若兴。

  陪着智障儿子上了两年幼儿园
  
  在张淑英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小若兴渐渐长大了。但在身体协调性、智力等方面,小若兴存在很多明显的缺陷。
  
  “孩子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到了10岁时走路还是不稳当,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张淑英说,她根本没想到若兴的病会这么严重。
  
  从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洗脸,到给孩子喂饭,甚至是上厕所,小若兴都要人照料。“我要是不管,若兴不仅连饭都吃不上,连屎尿都会拉到裤子里。”张淑英从来没有因为儿子的“笨”生过气,因为她知道,她的儿子与别的孩子不同。
  
  在若兴五六岁的时候,张淑英带着他来到村里的幼儿园,想让儿子能和同龄人一样过一过集体生活。孩子无法离开妈妈,张淑英便陪着若兴上了两年幼儿园。但最终,若兴没能进入小学学习。
  
  没太多文化的张淑英依然不放弃,“若兴,学校不要你我要你!”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地里干活,还是出门办事,张淑英都把若兴带在身边,一刻都不敢与儿子分开。
  
  为儿子治病从未放弃
  
  小若兴逐渐学会了走路和说话,也有点不听妈妈的话了。张淑英一个不注意,小若兴就会独自走出家门,在村里到处乱转,这让张淑英操碎了心。一到吃饭或睡觉的时候,她都得在村里到处找儿子。不知道摔过多少次跤,不清楚走过多少里的路,每次把若兴带回家后,张淑英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王朋绪一直在村里靠补锅补盆挣点零花钱。在万年村,张淑英家属于低保户,生活十分艰难。偌大的屋子里除了几张木板床,最值钱的就是一台老旧的14英寸彩电了。“做饭烧的都是豆秸,根本没有柴火用。”即便如此,张淑英还是把仅有的钱用在了给若兴治病上。扎针、按摩、喝中药……张淑英想尽了办法,希望能够治好儿子的眼睛和腿,但再多努力也只能维持小若兴的基本健康。
  
  2000年初,王朋绪瘫痪了,终日躺在床上无法下地。张淑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一边照顾床上的老伴,一边抚养痴痴呆呆的儿子。
  
  今年春节过后,王朋绪去世了,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大爱母亲感动乡邻
  
  张淑英的故事感动了万年村所有村民。村民于大姐说,能够如此坚定地抚养一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智障男孩,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张淑英做到了。
  
  看到张淑英家生活艰难,村民们都尽自己能力帮助她。能穿的旧衣服、不要的家具,大家经常给张淑英家里送去一些,村委会也在逢年过节给张淑英家多一些照顾。
  
  从2010年底开始,张淑英经常收到一名交警通过村民转送给她的衣物和零钱。尤其在老伴去世后,这名交警更是每个月都会准时在月底通过村民送来100元钱。直到现在,张淑英都不知道这名交警的姓名。
  
  11月30日下午,张淑英又收到了那位交警转送来的100元钱。握着这一份充满爱心的资助,张淑英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想当面谢谢这位警察,在我有生之年,可以见他一眼吗?”
  
  据帮助转交资助款的村民王女士讲,那名交警每次都是来到她的门市,放下钱就走。至于其工作单位和名字,王女士表示不太清楚。记者随后上街找了一小时,最终也是无功而返。(文/记者 李兵 实习生 颜超 图/记者 李志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