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妇11年收养32个孤残儿童
2011-11-25

  老夫妇11年收养32个孤残儿童

  2011年11月25日  来源:山西晚报

  11月23日,初冬时分,凉意渐浓,襄汾县新城镇解村的一个农家大院里,两个孩子正在嬉戏打闹,5岁的石头(化名)则跟着爷爷在院子的菜地里拔萝卜,他告诉记者:“奶奶在厨房做饭。”
  
  石头口中的爷爷奶奶是年已六旬的史学谦夫妇。老两口省吃俭用,11年先后收养32个孤残儿童,被称为“襄汾好人”。孩子们大多因为身带残疾而被亲生父母抛弃,他们不知父母是谁,最先学会的称呼是“爷爷、奶奶”。
  
  因工作结缘残疾弃婴
  
  史学谦是民政部门的一名退休职工,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因生理缺陷而被父母抛弃的婴儿。看着一个个不解忧愁却已失去父母宠爱的生命,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2000年,他和妻子收养了第一个孩子,起名党襄玉,名字中既有“党”,又有“襄”,是提醒孩子铭记党和故乡的情谊。后来夫妇二人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名声远扬,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孩子们都上了户口,政府每年还给每个孩子1500元补贴。
  
  陆陆续续,孩子们渐渐大了,有的去了福利院,有的通过民政局被收养,目前,史学谦夫妇和7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其中4个是未满1岁的残疾弃婴,还有3个已经四五岁了。
  
  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史学谦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在当地算是一笔较高的收入,他全花在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身上。此外,他还联系医院,为孩子们做唇腭裂、肢体矫正手术,希望孩子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
  
  年已六旬,按说该逍遥自在安享晚年,夫妇二人却给自己找了一群孩子。为了节省开支,史学谦在自家院子里开出一片菜地补贴家用,收拾菜地的时候,孩子们就在菜地里嬉戏打闹。他们有三个女儿,都很支持这份“公益事业”,三女儿在县城一所学校当校医,孩子们一有个头疼脑热,三女儿就回来给孩子打针输液。
  
  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长大,会喊“爷爷、奶奶”了,会走路了,奶奶择菜时会递小板凳了,爷爷晒被褥时会帮忙了,会哄弟弟妹妹睡觉了,老两口觉得特别满足。史学谦说只要自己还有一点力气,就会继续下去。
  
  现在的史学谦有个愿望:他想让大一点儿的3个孩子识字学文化。也和当地教育部门联系了几次,但没有学校肯收,因为这些孩子不是智力有残疾,就是身体有缺陷,生活不能自理。史学谦说,无论如何,他们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有受教育的权利。(记者 段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