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自建图书馆服务十余年
2011-11-23

  男子自建图书馆服务十余年

  2011年11月23日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肖岳 李秋萌

  “爱心图书馆”已有8万多本图书了,这是馆内的期刊杂志书架。

  徐继新在为新到的图书贴标签。

  清静的小屋内,伴着清茶与正午和煦的阳光,几名村民像往常一样开始免费“充电”。这个已远近闻名的“爱心图书馆”坐落于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内,至今已经开办了12个年头,在其创始人徐继新的自费运营下,滋润着千余村民的精神田园,成为了村里的“黄金屋”。
  
  徐继新说,“爱心图书馆”的建立纯属“偶然”。因父亲和姐姐都是老师,他家中的藏书多达2000多册,每天慕名前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与其这样,不如建个固定的图书馆,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对阅读的渴求”。
  
  1999年4月,“爱心图书馆”正式开张。作为全村唯一的知识加油站,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一时间成了村里人气最高的地方,最多时一天来过100多人。看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的爱书人走进图书馆,徐继新在欣喜之余,也倍感压力图书馆的书目太少了,需要尽快扩充。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继新开始四处淘便宜书。彼时,城里废品收购站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几毛钱一斤的书,他一买就是几十斤,回去后再仔细擦拭、分类、粘贴条码、上架。2000年7月,他买了两摞书放在自行车上,车子爆胎,他身上却没有修车钱,只好推车20公里把书驮回家。
  
  如今,图书馆的十余个书架上已有8万多本图书,每天擦拭书皮,徐继新像一个温柔的父亲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将图书馆打理得更好,徐继新没能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24小时值守在馆内。仅靠租房和当法律顾问补贴图书馆,他每年都要倒贴上万元。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仍为这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图书馆制定了远大规划建立电子信息检索系统、设置儿童阅览室、将目前的图书馆升级为爱心图书民俗资料馆、增加农民技能类图书。他最担心的是,赚不到钱来实现这个“远大蓝图”。
  
  徐继新说,之所以能坚持12年,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那些捐书的热心人士。曾在铁道部工作的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一次就将毕生珍藏的几百本好书捐给了“爱心图书馆”。“实际上,它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图书馆了,而是个爱心汇聚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