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店摊”现身引坊间热议
2011-11-21

  “无人店摊”现身引坊间热议

  2011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下,一些“无人店摊”开始在中国内地频频现身,重现“路不拾遗”、重信守义民风,引发坊间热议。
  
  没有摊主看管,商品任意选购,自行付款找零。这个颇具特色的“无人小摊”近日摆进湘潭大学女生宿舍楼内。由于是24小时“营业”,便利的小摊吸引了大批“顾客”,但每天的营业额分文未少。
  
  小摊摊主、湘潭大学二年级学生李美玲对此并不意外。“虽然也想过可能会有人拿商品不放钱,但我对同学们很有信心。”李说,这样摆摊挺好,我们要的不是监控器。
  
  无独有偶,山东交通学院也开有一家名为“诚信驿站”的类似店铺,自去年5月开张以来一直良性运行。而有媒体报道,郑州张老太的“无人售馍”历史更为悠久,5年前她就开始经常不守摊,放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街坊邻居称其小摊“比自动售卖机还强”。
  
  在诚信似成稀缺资源的当下,这类重现“路不拾遗”古朴民风的“无人店摊”受到公众普遍赞赏。湘潭大学学生刘晓认为,校园内的“无人店摊”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验站”;湖北大学生杨朝清说,在“诚信驿站”前,人们体验信任,感受温暖,举手投足间完成了一次道德“救赎”和信任重构。
  
  也有公众对此并不苟同,认为过度放大了“无人店摊”的道德价值。“馒头很便宜,不如面子值钱。如果换成无人手机、电脑摊,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有媒体人士称,这可能只是发生在熟人社会的一道特色风景;在安徽公务员童克震看来,“无人店摊”即便能复制,也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构建道德、良心、正义防线,全民都要振作起来“补缺补差”。
  
  “但这并不能遮蔽‘无人售馍’的道德之光。”网友“林中飞虎066”说,道德复苏,需要全社会对善的坚守,哪怕它只是“涓涓细流”。他希望,这些承载社会诚信考验的“无人店摊”能一直经营下去。
  
  鉴于此前的成功实践,“诚信驿站”的创建者谭成志正打算将小店的经营模式推广到其他高校,以传播诚信文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