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朗“川嫂”撑起震后破碎的家
2011-10-28

  开朗“川嫂”撑起震后破碎的家

  2011年10月28日      来源:新京报

开朗“川嫂”撑起震后破碎的家

  前日下午,田树清到菜市场买菜,脸上挂着招牌式微笑。

  “川嫂”田树清

  田树清
  
  岗位:保姆 工作地点:雇主家
  
  【心语】
  
  “对待老人,要有耐心,去感化他,慢慢接近他,然后软化他。”
  
  “照顾好一位老人,能解决一个甚至是两个家庭的困难,能解除两个甚至四个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荣誉】
  
  “金牌保姆”,连续15年被评为优秀家政服务员,先后获得北京市“百名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三八红旗手”等。
  
  田树清现在服务的一家人,是两位80多岁的老人。在这里她已经工作了一年有余。
  
  她习惯早上5点就起床,洗漱得干干净净,然后,给老人安排早饭,等他们起床。“我大爷患糖尿病,身上长褥疮,我得早起给他换药”。
  
  闲着的时候,田树清看健康报,想着法儿做好吃的,调整老人饮食。老人休息了,她就搞卫生,擦厨房,拖地。
  
  晚上10点多,老人都休息了,田树清才放下心来,结束一天的工作。
  
  这样的日子安稳,充实,时间一晃就过去。对于43岁的田树清来说,从17年前来京讨生活,这已经是她奔波人生里难得的平静时光。
  
  辛酸
  
  来京北漂 “最怕月底生活费寄不上”
  
  田树清家在四川广元山区的农村,人多地少。
  
  1994年,背着全家人的生活压力,26岁的田树清踏上了来京的火车。
  
  “当时家里特别需要钱,有母亲、两个孩子要养,而爱人体弱多病无法工作。家里还欠账,所有的开支都靠我。”先当厨师,后到一家医院当护工,和众多北漂一样,田树清的起步并不顺利。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在医院当护工的时候,田树清每个月只给自己留30元的生活费,当时,医院的伙食费一个月就得20元。食堂的人要给田树清免费盛点菜,她也坚决不干,“我不能那样,不想影响人家的工作。”
  
  后来,她把馒头泡在开水里拌着吃,买了点生姜、盐和酱油调味。“水泡馒头”一吃就是好几个月。护士长为了让她多挣钱,一天让她为3个病人服务。即便这样,赚的钱依然不够家里日常开销。经常是上月不接下月,下月不接下下月。那段时间,看到来自老家的号码,都能让田树清心里一惊。“我特别害怕,月底给孩子的生活费寄不上。”
  
  另谋生计,她决定做保姆,至少吃和住都解决了。
  
  甘甜
  
  回家探亲 老人打电话“你快回来吧”
  
  1998年,30岁的田树清服务了保姆生涯中的第一位老人。“这是我做保姆以来的第一个雇主,她是80多岁、家住永定门的刘阿姨。”
  
  刘家换过几次保姆,老人脾气很孤僻。于是,田树清尝试着顺着老人的习惯做事。切土豆的时候,她会在老人跟前,问斜着切还是竖着切,炒的时候要脆的还是软的。
  
  很快,老人脾气软化了,跟她相处也顺利起来。
  
  转眼到了第三年,几年没回家的田树清想回家探亲。刘家只能另找保姆代替,但新来的人都不能令老人满意,一星期就换了五六个。最后,老人给她打电话说“你快回来吧。”
  
  那个冬天,北京的雪很大,田树清急急忙忙从老家坐火车赶回来。到保定的时候,她跟车上的人借手机打给刘阿姨。一听“田儿”要回来了,老人特高兴。
  
  “一走到门口,那个情景,真的没法形容。”田树清回忆说,她走的时候,给老人缝好了垫屁股的小被子,洗好晒在阳台上。回来一看,小被子还挂着,上面结了一层冰。走之前买的香蕉也挂着,都发黑了。
  
  看到这里,田树清一把将刘阿姨抱在怀里,两个人抱头痛哭,“我说大妈我对不起你,我不该回去。”
  
  年后,刘阿姨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她开始想去很多地方。她想看火车,田树清就推着她去永定门;她想看前门,田树清就推她到前门;她想去天坛,田树清就带她到天坛。走到半路老人要方便,田树清就拜托路人帮忙把老人抬进卫生间。
  
  照管了不到三个月,老人因为心衰离开了人世。走的时候是个上午,她记得,老人安详地躺在自己怀里,淡淡地说“我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我满意了。”
  
  离开那家时,田树清都不敢背过身来看一眼老人的照片。
  
  因为刘阿姨,田树清决定,要照顾老人,与老人为伴。
  
  痛苦
  
  汶川地震 “差点撑不住那个家”
  
  生活刚有一些起色,2008年汶川的一场地震,让田树清和家庭再次陷入不幸。
  
  田树清记得,2008年5月12日下午,她在市场买菜,听人说四川地震了,她笑着说“怎么可能”。
  
  但当听说地震在汶川,那里就离老家广元不远时,她惊得撒腿就往回跑,边跑边抹眼泪。家里电话一直打不通,她四处问人,托了镇里的人才知道,老家的房子被震倒了,丈夫的腰、腿都在地震中被砸伤。
  
  她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一看,哎呀,家里什么都没有了,被砸得一干二净。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当时震区一直在下雨,勉强搭的棚子根本遮不住,整个家都泡在水里。
  
  晚上,田树清听见身边的小儿子说,“妈妈,我的被子全进水啦,我冷。”但她却无能为力。孩子淋了雨,满脸都是湿疹,丈夫腰腿都带着伤,震区又找不到大夫,她心如刀割,“我想我天天做好事儿,怎么会这样?我差点就撑不住那个家了。”
  
  她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我就想,我一定要把房子码起来,但是没钱了,我该怎么办啊。”
  
  最后只有一步退路,就是,尽快回首都,挣钱。
  
  2009年1月,“一穷二白”的田树清重回北京。经家政服务公司介绍,她到万寿路的一户人家服务。
  
  一听说是震区来的保姆,刚服务3个月不到,户主就问她“田啊,你有没有什么困难。”这让田树清不知所措,“我说我没困难。”
  
  他们就说,“你没困难,我才不信呢,地震关口,你要支撑一个家啊。”
  
  他们主动提出,想借点钱给田树清。“我就问大哥大嫂,我刚到你们家你们就那么放心吗?你们为什么?”他们说,“田啊,我一眼就看出你善良,你能做到。这段时间把老人交给你,我们真的很放心。”
  
  他们提前将上万的工资支给了田树清,让她偿还贷款。
  
  扣的工资到期了,贷款也还完了,田树清又接到了丈夫的电话,说屋里飘雨了。“我就说,那装修吧,我有贷款,这样我也有动力了。”
  
  麻辣
  
  丈夫不理解 “被人夸赞有什么用”
  
  经历了汶川地震,田树清爱上了北京的人情味。她留在北京,认真工作。
  
  尽管稍加培训,要找上万元的月嫂工作也不是难事,但田树清“死心塌地”地照顾老人,17年只换了5个雇主,收入比月嫂低很多。
  
  这也招来了家人的不理解。在家里的丈夫时常怪她挣钱不够多。“我老家的保姆回去都说雇主给了手表,一年就给了6块,我丈夫就说你被人家夸赞又有什么用。”
  
  得知田树清家里的矛盾后,电视台还亲自去她的老家采访,带去了北京的各种荣誉,让丈夫不仅理解了妻子,还改变了观念,“现在打电话一听说我在干活,赶紧挂了,等我有空的时候再说话。”
  
  现在,女儿从医科大学毕业,进入了医院工作。田树清的下一个目标是,把今年参加高考的小儿子送进大学。然后,她还会留在北京,继续当保姆。
  
  “干到我干不动的那一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