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慈善双雄”引关注
2011年10月21日
江苏南通,一个凡人善举频现的城市,最近又有两位慈善英雄引起人们关注:一个磨刀的,一个修车的。
“嚓、嚓嚓、嚓、嚓嚓……”钓金龟6片铁片敲打的节奏不紧不慢,透过刚刚收割过的稻草甜味,在乡野间显得特别清脆。循声望去,只见一老汉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由远而近,逐渐看见了他的笑容,看见了他脸上的风霜,看见了他的白发,也看见了衣服上的尘土和油腻。
“磨刀老汉来了!”农夫回头对厨房内的婆姨喊了声,随即向老汉招手。
稳稳地,老汉停了下来,推着自行车随农夫来到家院中,将车上的家什一一搬下来,摆放好。“什么刀?”“菜刀。多少钱?”“3元。”言语不多,老汉取过刀来,略略打量一番,便低头磨将起来。
磨菜刀老汉吴锦泉,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人氏,10多岁时就跟一位流亡的磨刀师傅学艺,今年已83岁高龄。为帮助五星村内重残、空巢、低保、重病等特困村民,今年5月19日,在吴锦泉的倡议下,五星村的各企业主和广大村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共募得首批爱心款53327元,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其中吴锦泉个人捐款3000元。
“锦泉一元爱心社”的全部资金都用于村民救助事业,实行专款专用。首批6名受援助对象在成立仪式上分别获得400-800元的捐助,包括孤寡老人、因突发疾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村民、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等。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虽说秋高气爽,中午的太阳晒得人也不太舒服。河边的树荫下,一戴眼镜的老汉悠闲地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地看着报纸,偶尔从老花镜上方瞅瞅街对面。
老汉不是真看报纸,他在等,等他的生意。街对面,就是他的生意场,虽显眼,但晒得慌。只见,一个铁三脚架上,挑着两条破自行车轮胎,旁边放着两把气筒,还有一辆装满工具的三轮车,盖得并不严实,能看见起子、锉子、胶水等。
没错,他就是修车老汉胡汉生,原南通港闸区闸西供销社职工,今年八十有四。一双黝黑的、布满老茧的大手,每个指甲盖和深深的掌纹间都积满了洗不掉的黑色机油。退休后,正是靠这双饱经风霜的大手,他陆续拿出7。3万元修车赚来的钱用于做各种善事。
老人年轻时曾学得一手修车的好手艺,退休后便在路边摆开了修车摊,冬去春来,风雨无阻。当时自行车多,每修一辆车收1元钱,没钱的人就不收,3年下来竟也攒了一万八千元钱。
这笔钱怎么花?老人想到了修路:家门口原有条小路,一到下雨泥泞不堪。与家人商量后,老人把3年的修车收入全部拿出来找了施工队。很快,一条长200米的水泥路建成了,周边的居民都方便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又靠修车攒下1万元。在家人支持下,老人把钱送到了南通市慈善协会。自此之后,每逢有人需要帮助,老人就慷慨解囊。2008年,四川大地震,他在第一时间捐款1000元。
两位英雄虽精神矍铄,年事已高,怎奈不少后生“慈善功力不够”,故仍老骥伏枥,以激励后辈奋发图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