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名孤儿和他们的“贴心妈妈”
2011-09-26
没有父母疼爱,没有家庭温暖,缺乏教育,孤儿成长的道路坎坷不平。在宿豫区关庙镇,孤儿不仅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更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有一群爱心妈妈,她们用慈母般的情怀呵护着全镇55名孤弃儿童,把无私的母爱献给了这些特殊的孩子们。
9月25日上午,记者怀着敬佩之情前往关庙镇,采访了其中几位爱心妈妈,倾听着她们那些朴实的话语,感受着她们高尚的品格,犹如一泓清泉涓涓细流,渗入心田。
“永远为孤儿免费理发”
当日上午10时许,关庙小学二年级的慧慧又来到爱心妈妈高翠梅的理发室。高妈妈细心地帮她洗头、烘干,并扎了一个漂亮的辫子,乐得小姑娘合不拢嘴。
慧慧自幼父母双亡,和年迈的祖父一起生活,高翠梅自觉地承担起了母亲的责任。理发室墙壁上,还张贴着全镇其他孤弃儿童的照片,他们随时都可以到高妈妈的理发室免费理发。
提起为孤儿免费理发的事情,高翠梅的话语朴实无华:“镇政府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我只是尽己所能,为孤儿免费理发,因为孤儿没有父母疼爱,缺衣少吃,真是太可怜了。”
1985年,高翠梅与丈夫在关庙街租一间30余平方米的房子,开起理发室,一干就是23年,2007年购买一套商品房欠下6万元外债,平时生活并不宽裕。高翠梅却说:“能为孤儿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我感到很踏实。我把为他们免费理发作为自己一种义务,将永远为孤儿免费理发,直到拿不动理发工具为止,愿一辈子为孤儿服务。”
“孤儿就是我的孩子”
在关庙镇民政优抚诊,全镇的孤弃儿可以随时免费就诊。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诊所医师李淑文还定期把孤弃儿童接过来检查身体,帮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在她的心中,这些孤弃儿童都是自己的孩子。
当记者问起她为孤儿免费看病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夫妻俩都是共产党员,现在自己生活条件和那些弱势群体相比,可以说非常宽裕了。为孤儿免费看病,是尽自己一份力量,关键是让他们早日成人成才。”李淑文高中毕业后,在原宿豫区埠子医院工作,她边工作边参加自学考试,毕业于东南大学临床医学专科。2002年,医院改制后,李淑文随丈夫到关庙开民政优抚诊所,她决定凭借自己一技之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李淑文看病就医过程中,她乐善好施,免费为孤儿看病,并教育孤儿要讲究卫生、注意冷暖、立志成才。
2010年初冬的一天,该镇陆相村孤儿晓晓推开民政优抚诊所大门,羞涩地对李淑文说:“我生病了,来拿些药吃。”并不时地朝门外张望。
李淑文到门外一看,在离她家100多米处,有位古稀老人正在注视着她家。晓晓告诉她,那是他的祖父,不好意思过来,只好在远处望着。了解这一情况后,李淑文赶紧把老人让进屋,说:“老人家,外面冷,屋里暖和,你来把孩子病情说一下,我好给孩子诊断,是不收你钱的。”此时,老人热泪盈眶地说:“太谢谢你了,眼见为实,我还以为免费看病不是真的呢!你好心将来一定会有好报的。”
“为孤儿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9月25日上午,孤儿冬艳在关庙龙泉池洗完澡后,浴池女老板许翠花忙里抽闲跑到附近门市帮助冬艳购买了一套新内衣。冬艳换上衣服后高兴地说:“虽然我失去了亲人,可有好多好心人帮助我,她们都是我的妈妈”。
对于一位富翁来说,捐献三两千元是一件小事,不足挂齿;但是对于一位还欠下许多贷款,还能为孤儿提供免费洗澡的人来讲,意义就截然不同了,许翠花就属于后者。1999年,许翠花在关庙街盖起三间楼房,经营龙泉池,她家没有责任田,一家人的希望都在龙泉池,可是好景不长。2004年,许翠花丈夫患了淋巴肿瘤,为给丈夫看病,她花去家中所有积蓄,还有了近10万元的贷款,可丈夫还是离她而去。失去亲人的悲痛,许翠花带着三个孩子顽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继续经营龙泉池。在这期间,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缺少父母关爱的孤儿是多么艰辛,所以她决定免费给孤儿洗澡,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
许翠花微笑着说:“每年都有300多位孤儿多次在这儿洗澡,为他们献点爱心,我觉得他们值得同情,需要关爱。
动员更多力量关爱孤儿
宿豫区关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家玉介绍,关庙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孤弃儿童相对较多,当地党委政府对关爱工程十分重视。为了让孤弃儿童能够得到全面关爱,他们组织全镇五老人员帮扶结对,同时向社会发出呼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这个特殊群体。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宿豫区关庙镇有10多位”爱心妈妈“主动加入了关爱孤弃儿童的爱心行列。凭着镇关工委制作的爱心卡,这些孤弃儿童可以享受免费理发、免费看病、免费乘车等8项优惠政策。目前这些孩子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正茁壮地成长,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刘家玉表示,今后他们将进一步摸排全镇孤弃儿情况,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动员社会更多力量帮助孤弃儿童,让所有孤弃儿童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