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拒赔偿”现人间真情
2011-09-16

“四拒赔偿”现人间真情

2011年09月16日      来源: 人民网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8月13日上午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9月15日新华网)。
  
  如果单纯从法律的角度讲,刘士胜属于“好心办了坏事”,电动三轮车载人已经违法,就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有时即便论法有理,但论情往往难以让人接受。
  
  婆婆因乘坐同村人的车发生了意外死亡,李孝香等后人没有纠缠,没有吵闹,没有要求赔偿,自己默默地处理后事,独立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样的品格实属难得。更可贵的是,对于“肇事者”主动送上门来的“赔偿款”,他们还断然回绝,这就更令人感动。
  
  而对于刘士胜来说,他原本可以有很多理由为自己推脱,为自己解释,他也可以效仿别人千方百计抵赖,甚至可以装出一付受害人的样子来博得同情。但他没有这样做,他主动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不但及时筹集了资金,还表达了足够的诚意和歉意。他真诚而不虚伪、不做作,仅这份心,这种情就足以获得别人的谅解和社会的认同,他的表现同样精彩。
  
  整个故事中体现了“良心”两字重达千斤。在当下爱心难得,诚信稀缺,人情冷漠,金钱至上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原始而传统的美德,让处在困顿、迷茫之中的人们,感到了暖意,受到了感动,尘封日久的心底泛起了阵阵涟漪。
  
  这样的道德事例,不需要物质上的褒奖,只需要精神的呵护。假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份感动中有所启发,用爱心换取爱心,用道德赢得道德,那么,社会的诚信就会止滑回升,道德重建就会倍添希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