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苏州在行动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受邀参加苏州工友家园举办的以打工者自娱自乐展现打工者生活风貌为主题的中秋晚会。考虑到方便工友们参加晚会,晚会的开始时间定于七点半左右,在行动来访的人员在考虑到路程遥远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早早地就来到了位于苏州市木渎镇沈巷村的工友家园(亦称作工友图书室),希望能够在晚会的准备阶段出一份力。
由于是第一次来到苏州工友家园,这里的很多事物都让我们一行人感到惊讶无比。工友家园作为一个针对于打工者的公益机构,在选址方面确实做到了深入“基层”。沈巷村作为城边村,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聚集了至少三万人左右的打工者。这些人寄居在村民的民房之内,在周围的工厂里面打工挣钱。而工友家园把机构地址选在此处,方便了工友们的来访,这点在工友家园的前身共有图书室的创立之初就考虑到了。虽然我们在找寻工友家园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说由于沈巷村人数众多,商铺林立,很多房子的门牌或者标识都已经看不到了,再加上工友家园又深在其中,确实费了我们不少功夫。
下午两点到达工友家园,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不少准备晚会的工友和志愿者们。当然这里的志愿者本身也就是附近打工的工友,实际上是一种工友内部之间的相互帮助。这里的气氛显得相当随意,工友来来往往,逢人打招呼,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工友们有些有些许特长,在一旁摆弄着各式各样的乐器,还有一部分人纯粹帮帮忙,做做杂活,装饰一下会场。如果没有事情了,一群工友们还下起了跳棋。总之,仿佛我们的到来没有在这里激起任何波澜,但是一两个工作人员轻易地就带着我们融入了其中,体会到了中秋佳节其乐融融的快乐。没有什么特别的招待,来了就随便坐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一种很随意的姿态接纳我们,这应该就是工友家园的特色吧。
晚会的内容,也大多是工友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些自娱性节目,不能说很专业,但是很丰富。除了一些基本的乐器例如电子琴以外,还有非洲鼓这样的非主流的乐器,让我们大吃一惊。同时这些工友们也非常乐意让我们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体会了一下非洲鼓的节奏。主持人是由工友家园的一位工作人员和两位工友组成,在排练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活力四射的感觉,甚至还“打扰”了我们和工友家园创始人小全的交流。
此行的主要目的,除了参加晚会,也还有与工友家园交流工作经验的想法。小全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工友家园目前的状况,对机构以后的发展表现出了些许担忧。城市化扩张最终会影响到沈巷村,甚至将沈巷村完全吞没。工友家园在这里的积累会不会也随之消失,也是未知。不过,就此次来访的感受来说,整个工友家园欢乐随意的气氛确实让人感到舒适,希望在其以后的发展中,能够顺利突破转折点,更上一层楼。
文:祝强
多才多艺的工友
热闹的排练现场
喜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