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现“三捐”残疾夫妇
2011-9-1
他11年里见义勇为21次,他曾因见义勇为导致左腿残疾,他的妻子突发性疾病导致耳聋。昨天(8月31日),他和妻子一起将二人的遗体、器官和角膜捐献出来,救治更多的人。他们就是好心市民刘德义和范梅娜夫妻,他们也是天津市第一对申请“三捐”的残疾夫妻。
丈夫11年见义勇为21次
家住天津河北区新开河街的48岁市民刘德义,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刘大侠”。刘德义第一次见义勇为要从2000年3月算起,截止到2011年6月他获得了21本“见义勇为”证书,摊开来可以摆满整张床。从证书的内容来看,刘德义的见义勇为行为遍布整个津城,英勇事迹包括拦截肇事逃逸大货车、温州城深夜救大火、月牙河只身战群贼等等。
细数着曾经的荣誉,刘德义说,见义勇为这条路不好走,要有相当的勇气,还要有智慧,但他既然已经被称为津门“侠义哥”,就不能辱没了这个称号,他要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勇于和街头犯罪做斗争,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
2000年3月第一次见义勇为时,刘德义就受了伤。当时,一黑出租车司机抢客打了另外一个出租车司机,刘德义去劝架结果也被打了。后来黑出租车司机想跑,刘德义驾车追赶时出了车祸,导致左腿关节脱位、十字韧带断裂,虽然腿接好了,但是留下了后遗症。
当时孩子还小,丈夫又出了车祸,妻子急得耳聋了。第一次见义勇为让夫妻两个换来一瘸一聋两个残疾证。目前妻子从事保洁工作,和她交流要让她看到口型,并靠肢体语言的辅助。不过同事们都喜欢和她相处。“虽然小范听力不行,但人很好,有活总是抢着干,我们都愿意和她相处。”范梅娜的同事说。
夫妻捐赠只为回报社会
刘德义看到有违法犯罪的行为,都要去管一管,去世以后也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够继续寻找违法犯罪的证据,遗体能够供科学研究,器官能救活更多的人。“反正只有一个原则,活着见义勇为,死后一切回报社会。”刘德义说。他和妻子一商量,妻子范梅娜也当即表示愿意和丈夫一起“三捐”。
夫妻俩达成一致了,可还得过儿子这一关。没有儿子的签字,无法做公证,申请也等于废纸一张。可和儿子一说,儿子当场表示反对,他接受不了父母捐献遗体的决定。“死后还要被活人拿去做实验,我接受不了。”儿子说。刘德义夫妻共同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这么多年多少好心人帮咱家,咱得对得起社会,应该知恩图报。”最终,儿子同意了父母的决定。
天津市“遗体捐献宣传帮办志愿小组”组长赵永华为刘德义夫妻办理了“三捐”手续,刘德义夫妻高兴地填写了三份申请表格。之后,刘德义夫妻前往自家所在的河北区公证处进行公证。赵永华表示,按照他掌握的数据,目前天津市申请角膜捐献的志愿者有1000多位,已完成捐献的46位,申请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有1200多位,已完成捐献的355位;而天津市去年才获得器官捐献试点城市的资格,目前进行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并不多,经他手的只有10多位。“在刘德义夫妻之前,还没有接到过残疾夫妻‘三捐’的申请。”赵永华说。记者从市红十字会、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眼科医院了解到,刘德义夫妻是天津市进行“三捐”的首对残疾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