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5年献血20余次
2011-08-15

士兵5年献血20余次

2011年08月15日  来源:青岛日报

  一名普通的年轻士兵,5年间无偿献血20余次,献血量累计达17800毫升。按一个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至5000毫升血液计算,他的献血量相当于将身上的血换了4遍,平均每年献血量达3500多毫升。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青岛警备区干休二所,走近这位军营献血者——周小军,聆听他的无偿献血经历……

  父亲的车祸遭遇让他走上采血车
  
  周小军是该干休所的一名普通司机。所政委韩世刚告诉记者,小周在干休所先后从事过公务员、炊事员等多个不同岗位,每个岗位干得都很出色,年年受表彰。“虽然只是一名公车司机,但小周平时服务保障老干部心很细,根据季节更换车座垫,主动帮老干部买菜做饭拿东西,还建议所成立老干部理发室,很受老干部们喜欢。”在所长王承立眼里,周小军是个难得的好士兵、好司机。
  
  入伍前,周小军家很穷,父亲身体不好,没少受乡里乡亲帮忙。一次,父亲因车祸住院急需输血,当时县城医院没有那么多血,一个穿军装的小伙子二话没说,挽起了袖子……献血可以重铸生命。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在他心灵深处刻下了烙印,“长大后我也要当兵,帮助他人,救助生命!”
  
  2006年6月的一天,他偶然从青岛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内容大致是岛城医院住院患者增多,血库存量不足,建议广大市民积极踊跃前往各采血点义务献血。幼时解放军叔叔挽起衣袖为父亲输血的那一幕再一次浮现在他脑海,“我也要去献爱心,为第二故乡做点事!”
  
  当天下午,正巧所里派他出车接送老干部到驻地401医院检查身体。在此间隙,当看到医院门口一侧采血车前排满的长长献血队伍,他径直来到队伍中间,撩起袖子,当场献了400毫升。临走前,还主动给护士留下联系方式。没想到,这第一次献血经历竟成了他献血人生的开始。
  
  只要护士打来电话他从没拒绝
  
  雷锋曾言: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引申:一个人献一次血不难,难的是把献血作为追求坚守一生。从2006年至今,无论是在深夜时分还是在双休日,无论是正在老家休假还是在工作期间,只要医院护士一个电话打来,周小军都会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跟领导请好假急匆匆赶往医院。
  
  驻地401医院血库护士姚雪告诉记者,小周每次献的都是机采成分血,这种献血方式在白血病、败血病、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疑难病症中用量很大,医院急缺。而每当医院护士的电话铃声响起,周小军从未拒绝。
  
  2007年6月的一天,周小军正在湖北武汉老家休假,突然接到医院血库护士姚雪打来的电话,得知北海舰队一名小战士得了白血病,急需A型机采成分血来医治。他没多想,也没有告诉姚护士自己正在千里之外的武汉老家,当天便坐上了北去的列车,第二天下午一下火车就直接打的来到401医院血库,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医院护士告诉记者,2个治疗量相当于20个机采单位。按照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捐献血小板10个机采单位按无偿献血800毫升计算,小周一次性就捐献了1600毫升血。
  
  “他就是个应急血库,只要医院护士打来电话,他从不知拒绝。”采访中,小周的妻子心疼地抱怨道。因多次献血,记者注意到,在他的肘部内侧留下了很多密密麻麻的针眼儿。干休所王所长告诉记者,今年初,上级派人来所里采血,刚开始官兵们还有些犹豫。当小周将袖子一撸,露出针眼儿给官兵们看了后,大家疑虑顿消,纷纷请求医生抽自己的血。
  
  记者注意到他的献血证上,近四年来,基本每隔一月他都献一次机采成分血——血小板。“小周每次献的都是救命血!”401医院姚护士告诉记者,“一个没有大仁大爱之心的人是无法做到长年无偿捐献血小板的。”记者看到,在他红彤彤的献血证上已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两大本。
  
  “护士给我打电话肯定是有紧急情况,我不能耽误救治病人的宝贵时间!”在周小军看来,救人一命是出于道德使然,是一个军人的应有责任和担当,不能图任何私利和任何回报。
  
  他已把献血熔铸到生活中
  
  无偿献血5年来,从周小军身体里流淌出的一管管鲜红血液救活过多少危重病人,小周无法计算,也从没想过要去计算。
  
  “他已把献血熔铸到他的生活中。”小周的妻子告诉记者,自从无偿献血后,他的饮食习惯也改了,戒了酒,连平时最爱吃的红烧肉、油炸花生米等食物也不吃了。“要保持好血液成分,一定要戒酒和油炸食品。”他把护士的谆谆告诫放在了心上。
  
  去年10月29日上午,周小军正在火车站候车大厅排队检票,准备休假回家看望正处于癌症晚期的母亲时,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电话,说医院刚送来一危重病人,急需输机采成分血。
  
  “怎么办?如果我走了,那位危重病人可能就会失去生命;可要是留下来,就赶不上当天的火车。”周小军最后还是决定留下,立刻打出租车来到401医院血液化验室,从提前化验到现场机采血小板,平常需要间隔1周才能正常采血,那一次,因病人情况紧急,他只用了5个小时。而后,又拖着疲惫的身躯乘坐公共汽车急忙前往胶州火车站,搭乘下午从威海驶往汉口的火车。
  
  近年来,周小军不但自己坚持常年义务献血,还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积极向身边的战友介绍血液方面的知识,宣传献血利国利民又利己的道理,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无偿献血。在他的带动和熏陶下,干休所不少官兵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周小军说,“一想起自己的热血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带去生的希望和力量,就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