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照顾癌症恋人3年不离弃
2011年08月01日
朱波喂陈凤兰喝水
温馨往事
12年前,20多岁的朱波认识了大他15岁的陈凤兰。两人克服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他们虽未正式“扯证”,却有着比爱情更深沉的情感。
病魔来袭
2008年,陈凤兰查出患了淋巴癌,“医生说是中晚期,最多不超过半年……”3年过去了,陈凤兰还活着,虽然如今的她瘦得皮包骨头
不离不弃
这些年,朱波茶铺、医院、家里,几处奔波;喂饭、洗脸、擦澡,无微不至。他说,我会一直照顾她,这是我的心愿,也算是对得起我的良心
光荣北路5号巷内的“社区茶铺”边上,有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屋。每天,在茶铺忙里忙外的朱波总会抽空到小屋,照顾病榻上的陈凤兰。
12年前,20多岁的“小朱”认识了大他15岁的“陈姐”。克服了重重阻碍,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虽未正式“扯证”,却有着比爱情更深沉的情感。2008年,陈凤兰被查出患淋巴癌,从此卧床至今。朱波一边在茶铺打工维持两人生活,一边悉心照顾陈凤兰,不离不弃。
陈凤兰说,没扯结婚证,一直是她不同意,因为不想拖累朱波;朱波说,守着她,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伴:茶铺却只剩一人忙碌
“快坐快坐,小朱,泡茶!”如果是在三年前,您要是走进光荣北路5号巷内的“社区茶铺”,老远就能听到陈凤兰招呼客人的声音,亲切而热情。客人一到,她一手提两把竹椅,一边吆喝,一边麻利地安排座位。而那边,朱波已将茶水端上,转身又麻利地招呼其他客人去了。可是现在,迎客、安座、摆桌、倒茶,茶铺里只剩朱波一人忙碌的身影。2008年7月,陈凤兰查出患淋巴癌,已卧床三年。
昨日中午,小雨淅淅沥沥下着,茶铺里仍然生意红火。朱波一人忙前忙后,有时还得帮客人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些零食香烟。下午2时许,他终于得闲,提了瓶矿泉水,他赶紧拐到了茶铺旁的一间小屋。
这间小屋搭在社区公厕的边上,如今公厕改造,小屋却留了下来。屋内只有五六平方米,里面的摆设一目了然一张单人钢丝床,一台小风扇,一个水泥砌的“方桌”,一把独凳。陈凤兰躺在床上,眼窝深陷。身上裹的毛巾被遮不住她枯瘦的轮廓。
“今天还可以嘛?”进屋后,朱波将矿泉水倒进杯里,又插上吸管。他拖了凳子坐在床边,再把吸管小心翼翼地喂进陈凤兰嘴里。她闭上眼睛吸了两口,就摇了摇头不喝了。朱波把杯子放好,给她压了压被角。
相识:被她的坚强乐观感动
关于陈凤兰和朱波的故事,茶铺附近的街坊说起来总会叹一句:“确实不容易……”在邻居们眼中,“小朱”是个长得很标致、待人接物又相当周全的小伙子。最让大家叹服的,是他几年如一日,对重病的陈凤兰始终不离不弃。
上世纪90年代末,刚刚20出头的朱波常在这里的社区茶铺喝茶。那时候,陈凤兰已经在茶铺工作。在朱波看来,陈凤兰是个做事麻利、待人随和的大姐。渐渐熟悉后,他才得知早在1995年,陈凤兰的丈夫便已病逝,她独自抚养上小学的儿子。虽然生活辛苦,但陈凤兰总是很乐观,对客人又十分热情。
被她的坚强乐观感动,起初,朱波只是希望能尽力帮她一把。他开始是给陈凤兰的孩子辅导功课,在朱波看来,这是他当时力所能及能提供的帮助。经过更深的接触,他愈发欣赏这个勤快、能干又很善良的大姐。
“希望她过得顺利些。”200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也不顾他人是否有偏见,24岁的朱波和39岁的陈凤兰生活到了一起。
相知:她泡的仔姜不摆了
随后,两人一起在茶铺打拼,过了8年“平淡却充实”的生活。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打扫卫生,收拾桌椅,清洗杯盘。生意好的时候,从第一批客人来茶铺,两人忙得几乎“脚不沾地”,直到晚上12点半才能收摊。工作中,两人难免发生口角。有时客人提意见,两人也会相互埋怨几句,“你的茶咋个泡的嘛……”
然而这样的埋怨,绝不会带入生活中。朱波说,他爱吃泡菜,而陈凤兰泡的仔姜“不摆了”。泡萝卜炒青海椒,泡仔姜拌鲜豆瓣……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丰盛的大餐,却充满了这些有滋有味的小菜。
“我们的生活基本没得浪漫可言,就是平淡又充实。”朱波说,平淡,是因为两人在茶铺打工的收入,只供维持粗茶淡饭的生活;充实,是因为两人一起劳动带来的快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辛苦的付出便有了收获。
相守:照顾她是我的责任
几年下来,邻居们都知道,两人“好上了,但没有扯证”。但他们更清楚,这两人的感情,却比一些“真正的夫妻”都来得深。
2008年7月1日,朱波一口便说出了这个日子。这一天,陈凤兰查出了淋巴癌。“医生说是中晚期,最多不超过半年……”说这话的时候,朱波已经非常平静。因为三年过去了,陈凤兰一直还活着,虽然如今的她瘦得皮包骨头,“只有三四十斤了!”
刚开始,陈凤兰发现自己腹股沟有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包块。那时候,她身体还非常好,跳坝坝操时还是领队。医生刚下诊断的时候,两人都有些不敢相信。辗转了两家大医院,医生的说法都一致。陈凤兰回忆,当初医生本来安排了两个星期后手术,然而经过初期的治疗,医生不得不放弃,“你的情况,有可能手术台都下不到……”无奈之下,陈凤兰只得回家进行保守治疗,她说:“当时想,能再活上半年就半年吧……”
如今,对于早已停药,大半年没有进过米面、只能喝流质食物吃水果的陈凤兰来说,能够继续生活三年,确实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在邻居们看来,除了陈凤兰本身的乐观,更多的还是“小朱照顾得好”。茶铺、医院、家里,几处奔波;喂饭、洗脸、擦澡,无微不至。为方便朱波照顾,社区在茶铺边为陈凤兰搭了这所小屋,他们也曾希望联系一些社会福利机构,救助陈凤兰。而邻居们一边给他们送些牛奶、水果、床单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一边也半开玩笑地劝他,“要不把她送到什么收养机构吧,你还年轻,没必要这样耗着……”可朱波却始终不同意,他说:“人在做,天在看,照顾她是我的责任……”
邻居说法
起初不理解 现在却叹服
“总的来说,两人都是勤快人,在一起也很‘扣手’……”说起这两人,邻居封大姐坦言,他们都是善良直率的人,最初他们走在一起时,邻居之间确实起过一阵流言,大家也并不看好他们,“毕竟女方比男方大那么多……”
然而,当亲眼见证两人一路走来,把平淡的日子过出了滋味,尤其是如今朱波在病榻前照顾得无微不至,又不离不弃时,大家又不得不叹服,“比好多正式扯了结婚证的夫妻还实诚!”
如今,陈凤兰躺在床上,瘦得几乎脱了形,回想起她当年热情招呼客人的样子,邻居都看在眼里,心里有些发酸。“多亏了小朱,不然她如何支撑到现在哦?”“朱儿(邻居对朱波的昵称)确实了不起,茶铺里面忙里忙外,又要忙前忙后地照顾她,看着瘦了一大圈……”
对于这两人,邻居们不时也会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邻居刘大姐说,“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这些老邻居看着都觉得心痛,希望更多的好心人也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成都商报记者 杨艺 摄影记者 王天志
新闻面对面
12年风雨 沉淀这份情
这对爱人,感动了不少邻居,然而对于朱波的执着,他们也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让他执意要守着这个大他15岁,又身患重病的女人?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分别对话陈凤兰和朱波,试图还原这份12年风雨沉淀的情感。
她说
一直没有扯证
是不愿意拖累他
成都商报:简单谈谈您对朱波的评价吧?
陈凤兰:小朱这个人很可以。负责,对我也好。但说实话,他做活路不如我快当。
成都商报:刚查出病情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今后该怎么办?
陈凤兰:我是个不流眼泪的人,医生说最多半年,我想半年就半年吧。也就拖他半年了,半年后他就解脱了。
成都商报:您是否也担心过,小朱突然离开了怎么办?
陈凤兰:我离不开他,他也不会走,我相信这点。医生说半年,我多活了三年,好像也够了,该到头了……
成都商报:听说你们一直没有“扯证”,是您不同意,为什么?
陈凤兰: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我其实就有顾虑。当时就想,一切顺其自然吧,他要走,我不强留;他要留下来,我也不会赶他走。总之,我不愿意拖累他……
他说
从没想过离开
不放心别人照顾她
成都商报:陈凤兰比您大15岁,当初的她为什么吸引您?
朱波:刚开始我确实觉得她不容易,为她的坚强乐观感动。跟她相处下来,发现她很善良,待人处事都很和善,慢慢产生了感情……
成都商报:现在她病重,需要哪些方面的照顾?很辛苦吧?
朱波:辛苦是肯定的,但习惯了就对了。她现在主要吃牛奶、水果等,偶尔吃一些面包。需要我下厨的机会不多。另外,她身体的状况也不允许经常洗澡,平时就是以擦拭为主,然后就是换洗衣物,其实也不是太麻烦。
成都商报:有没有想过离开?为什么一直这样坚持?
朱波:从没有想过(离开)。不放心让别人来照顾她。毕竟有10多年的感情,况且我觉得这也是我的责任。不说做到多么好,至少要做到力所能及,就不会后悔。我会一直照顾她,这的确是我的心愿,也算对得起我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