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打造民间公益样本
2011年07月19日
孩子们高兴地吃着“免费午餐”
不到3个月时间,筹资金额就超过1200万元。作为一个出自民间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无疑创造了一个奇迹。
7月13日,“免费午餐”官方网站正式开通,“免费午餐”淘宝商城公益店正式上线。翌日,“免费午餐”媒体同盟暨管理团队交流会在杭州举行,国内八十余家媒体记者参会。
发起人邓飞透露,目前,一些公益活动遭到公众质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透明度方面的欠缺。而“免费午餐”募款过程是透明的,每一笔善款来源及去向均有据可查,再加上公益机构、各类媒体、众多志愿者的开放式参与,将促使公益项目运作更加透明。
“免费午餐”是今年4月由《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会同全国十余家主流媒体、五百多名记者,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短短三个月内,“免费午餐”共募集资金1200余万元,已有贵州、湖南、云南等五省的26所学校的学生受益于该项目。
“免费午餐”出生记
今年2月份,邓飞很吃惊地发现,贵州很多山区小学的学生,因上学路途远、家庭贫困等原因,没有午餐吃,要饿着肚子上课,此情此景让他震撼。
提起年初的“微博打拐”、“随手拍解救流浪乞讨儿童”活动,我们并不陌生,他的发起人是知名教授于建嵘和《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现在的邓飞,胸前总是挂着一个“免费午餐”的行动徽章。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西部有70%的孩子在上课时会感到饥饿。
3月9日,邓飞在微博上发出号召:“我们开始做(免费午餐),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做,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就有一顿饱饭了。”
3月下旬,在邓飞的号召下,贵州黔中早报联合凤凰周刊、都市快报率先在贵州启动了“2011免费午餐助学计划”,期望通过媒体的号召来凝聚爱心,同时致力于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活动中,对一些贫困山区学校简陋的厨房条件予以改善。
没有公募资格,无法从社会公开筹集资金,是阻碍很多民间公益机构发展的一大致命因素。没多久,500多名记者及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多背一公斤公益基金”先后加入支持“免费午餐”项目,从此解决了公募资质。
经过考察和筹备,4月2日,贵州黔西县沙坝小学169个孩子成为“免费午餐”的第一批受益者。当时邓飞面对孩子们宣布:“只要沙坝小学存在一天,免费午餐就继续一天。”
短短两个月,不断有人关注“免费午餐”计划,捐钱捐物。随着免费午餐计划在各地相继开展,活动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邓飞说,孩子是国家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希望政府、民间、家庭、孩子的父母可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