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份,全国各大院校已陆陆续续放假。暑假,在这个本是学生休息调整的日子里,不少在校大学生放弃了休闲娱乐的机会,选择到社会上实践锻炼。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减轻家庭负担。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不难发现他们的拼搏与进取。理想的丰满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而现实的骨感却又让他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举步维艰。
鉴于此,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的同学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数十名同学组建了一支“大学生暑假外出打工被骗实况调查团”,深入了解大学生打工被骗的真实内幕,借鉴记录他们的经验教训,将真实案例呈现给大家,以引起大家关注, 避免更多的同学上当受骗。
黑心团体利益链
调查显示,一周之内郑州各高校已有数批学生被骗,以学生为主的“暑假打工团”马不停蹄到外地,又接二连三被骗,这到底是为什么?其中,一家正规中介公司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大学生放暑假后都想找一个高薪又不是很累的工作,而江浙沪等用工密集区域,电子厂较多,外来务工人员也较多,企业发布一个招工信息后,会有多家中介竞争,谁先送学生来谁就做成生意。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此机会打着招工的幌子,进行诈骗。在招工之前,中介通常会告诉学生让他们进同一个厂,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据了解,中介根本不会提前跟外地学生签协议,因为他们不知道承诺是否会兑现。而工厂为了分散风险,会联系多家中介。大学生被骗都是发生在入厂前的,这部分责任工厂不会承担。而在学生和中介之间,还有一类人叫“代理”,他们大多由学校里的学生充当。企业、中介、代理、学生,四者形成了暑期打工的利益链,其中中介和代理往往靠“抽成”赚钱,从工资、车费、体检费中获取油水。而所有的风险和损失,基本都由学生来承担。
了解到这一惊人内幕,调查团同学很是震惊并表示一定要将此告知广大同学,引起大家关注,以防上当受骗。
调查团成员随后又去了相关司法部门了解情况,获悉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假期打工不受《劳动法》的保护,维权时无法可依。从严格意义上讲,大学生打工只能叫“勤工俭学”。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假期打工不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内。所以一旦出现纠纷,只能使用民法,学生只能到法院起诉。”而现在,大学生自身维权意识差,也是维权尴尬的重要原因。因此,这名警察告诫说,大学生找兼职时,要通过学校或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在打工时,应要求签订“工作合同”,注明打工时间、期限,报酬标准,报酬支付日期,是否加班等内容。同时,注意保留工资卡、上岗卡、收据等相关证据,一旦受骗,要通过正规的渠道举证、起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派出所出来,调查团成员表示受益匪浅,一定要广而告之更多的同学。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完善法律制度,把大学生这种假期工、短期工、临时工等纳入相关部门管辖范围内,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负责这方面的调解和仲裁。
通过这次调查,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的同学跟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了解了更多的真实情况,队员们表示会将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交给老师,并会编辑成册,分发给同学们,同时在下一学年余学弟学妹开展交流会,让更多同学引起重视,不再受骗上当。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团委
2011年7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