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主任,我找漆主任”,一位60多岁的大妈,一走进四川内江市中区牌楼街道办事处的服务大厅,就不顾左右地大声叫道。当工作人员告诉她漆主任开会去了,她很随便地坐在大厅的休息椅上,粗声回答“我等他”。
她这一举动引起笔者好奇,一打听才得知她是牌楼路社区一位残疾孤寡老人马国辉。她胸腔变形,并有一定智力障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漆传荣,把她当亲人看待,每次都是满脸笑容接待她,帮她解决了不少生活困难。大妈多年来到办事处都跟回家一样,找漆主任好比找自己家的人。
提起马国辉,漆传荣乐了。漆主任说,马大妈一直以来在我面前都是这么随便。当初接触她时,虽然为她解决了低保,有时也给她一百元、两百元零花钱。但总觉得这样下去,对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残疾老人来说,还是缺少了点什么,后来我给她找了一个力所能及的保洁工作,每月能增加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她锻炼身体和智力。她的身体精神确实逐渐好起来了,常常干完了保洁就跑到我们办事处来找我,说是要喊我去看她工作干得好不好,我有时也会陪着她去看看,顺便检查一下周边的城管与卫生工作。
漆主任温暖、关爱残疾人的事例感人至深。
陈代银,今年46岁,5岁时摔伤致使肢体发育受到影响,下肢基本失去功能,被定为肢体二级残疾,身高不足一米。他曾经卖过饮料、杂志、面条,一直以来顽强地生活,赢得了一美女的芳心,并为他生了一个比妻子还漂亮的女儿,今年已23岁。2006年,赖以生存的家面临撤迁,妻子只得外出打工,他一方面要经受小生意劳作、女儿上学无人管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担心漂亮妻子在外的安全。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漆传荣得知这一情况后,一边从思想上安慰、帮助陈代银和他妻子,一边安排民政干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调高陈代银的低保标准,还安排他参加街道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习,使陈代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为了使陈代银家庭和谐稳定,漆传荣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神,常为陈代银全家三人的生活、工作奔忙。家庭稳定,陈代银就放心、开心、自信,就自强不息。去年,他还利用生意空闲时间搞起了科研发明。其来自于贫困生活启迪的发明创造“调节式阻视通风门”,已于今年4月1日,通过国家专利受理申请。
孙剑永,是内江市东兴区碑木镇光荣村5组的一位残疾人。2005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带着妻子和女儿从农村到市中区牌楼街道临江小区做菜生意。由于菜摊位置偏,生意难做。一天,他找到社区干部述说做生意的窘境,说着不禁哭了起来。漆主任得知后,考虑到,一个外地人,又是残疾,能够自力更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随后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晏华一起,与街道城管取得联系,重新为孙剑永安置了摊位。几年来,他和晏华把孙剑永当做亲弟弟,经常去看他,并给于经济上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孙剑永进城不久就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社区每月从“爱心超市”中定期为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2006年,孙剑永看准商机准备做台球生意苦于无启动资金的时候,漆传荣和晏华主动各借一千元给孙剑勇,鼓励他自强不息经营,既增加自己的收入,又把社区部分居民爱打牌的习惯引入到积极向上的健康体育活动中来,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现在孙剑永的台球桌从开初的两张发展到6张,月收入1000多元,一家三口的小日子生活得到基本解决。他经常对朋友们说:“这些年多亏了漆主任和晏姐的帮助,才有我孙剑永的今天!”街道、社区的残疾人深有同感:“漆主任和晏主任对我们也是这么好!”
临江社区有位63岁的戴久玉婆婆,2007年随打工的儿子从东兴区农村到临江社区租房。戴婆婆32岁时丈夫便因病去世,她含辛茹苦养大了两个儿子。五年前,大儿子因患胃癌去世,留下10岁的孙子由戴婆婆照顾。祸不单行,三年前,她的二儿子因发生意外事故变成了植物人,儿媳到外地打工至今音讯全无,又把9岁的女儿和残疾的丈夫再次推给了戴婆婆。面对这种艰难情况,老人家整天以泪洗面。漆主任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晏华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带着社区干部赶到戴婆婆家中看望,在场的所有人都为戴婆婆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漆主任红着眼睛安慰老人:“老人家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您!”漆主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政策范围内为戴婆婆办理了低保,主动与戴婆婆家结成了帮扶对子,每月为戴婆婆免费送去油、米等生活必需品。漆主任和晏华通过多方努力,为戴婆婆的小孙女争取到市中区妇联“奥川育苗行动”的扶助对象,每年获得1000元困难补助直到小学毕业;争取到市中区总工会送温暖活动的服务对象,每年为戴婆婆一家提供困难补助700元;争取到市中区统战部的关爱,为其孙子孙女联系“嘉英英语学院”免费补习英语。一有闲暇,漆主任和晏华总会买些牛奶、水果等食品去看望戴婆婆一家老小。每年过春节都会为老人家买去香肠、腊肉等年货,让戴婆婆一家老小过一个愉快的节日。每当此时,老人总是眼泪夺眶而出,并拉着漆主任和晏华的手不停地说:“我的植物人儿子每次看见你们来,他的眼角总会有泪水!他除了认识我和她女儿就只有你们了。街道、社区的干部真是比亲人还亲!”去年,戴婆婆的二儿子叶春华也去世了,但漆主任和晏华对戴婆婆婆孙三人帮助依旧。如今,老人家一提到漆主任和晏华就说:“漆主任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晏主任就像我的亲闺女!”
漆主任温暖、关爱残疾人的实例不胜枚举。
漆传荣,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牌楼街道担任武装部长,到2005年担任办事处主任至今,已经有6个年头。他一直以来视辖区居民为亲人,特别是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关爱有加。谈到残疾人工作,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为了给残疾人一个温暖的家,他在街道5个社区中都配备残联专干或建立残疾人协会。为了让这个家充满温馨和暖意,他要求社区干部坚持以“心系残疾人,竭力献爱心”为宗旨。为提高社区单位和广大居民“扶残助残”的积极性,他带领社区干部想方设法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残疾人“爱心超市”,接受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为社区残疾人免费提供急需生活物品;在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还积极组织热心人士为残疾人捐款,帮助残疾人解燃眉之急。每逢节日,漆传荣和社区干部都要把残疾的孤寡老人接到街道、社区残协共度佳节,并组织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为了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他们又联系街道、社区共建单位,丰富社区图书室藏书,并购置残疾人文体娱乐用品和电视、VCD等电器,建立社区残疾人活动室,经常组织残疾人开展如游园竞赛各种文体活动。同时,为了便于残疾人与街道、社区联系,他们还专门制作了“爱心服务卡”,上面印有街道、社区干部的手机和电话,残疾人只要有困难,他们是随叫随到,毫不含糊。他对残疾人家庭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全辖区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达到369户;他尽一切可能,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再就业机会,先后为26人找到了就业岗位;他积极争取政策,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条件,为残疾人争取到廉租住房6套、假肢和轮椅等器械15例、享受光明快车手术7例,并为4名电动轮椅残疾人定期给予油料补助费;他主动救治精神病患者,在街道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常常不讲条件,发现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立即送医院治疗,救治精神病患者达32人次;他开展助残“一帮一”活动,街道、社区干部与辖区内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12对;他在重大节日对残疾人开展慰问活动,常年都在60人次以上。
漆传荣说,温暖、关爱残疾人,不仅仅是残联的事,不仅仅是残疾人工作者的事,全社会人人都有责任,各级干部都有职责。我们街道、社区干部一定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情关心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形成人人关心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助残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