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当“背篼”捐钱修路
2011-05-23

男子当“背篼”捐钱修路

2011年05月23日 来源:金黔在线

  背篼杨文学捐出血汗钱为村里修路,感动全村,如今20多个村民赶到贵阳,一起当背篼挣钱。

  来贵阳当“背篼”的杨文学,为了家乡修路,他慷慨解囊拿出8年挣来的13万元血汗钱,但最终资金不足面临停工。杨文学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乡亲们,近日,他老家20多位村民主动赶到贵阳,和他一起当“背篼”,想多挣点钱早日修通家乡4公里的道路。

  计划修路

  据了解,杨文学的老家在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村民组,该寨是一个有500余村民的山村,那里山高路险,自古以来交通不便、村民出行靠徒步、运送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核桃寨是距离鸡场乡政府所在地最远的村民组之一,经过1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后,一条小河挡在通往核桃寨公路的尽头,那里,是杨文学修路的起点。按他打算,要在此搭建一座桥墩高度8米,跨度10米的桥梁,以此连通对面蜿蜒盘旋的一条在建山路。山里,住着杨文学500多位父老乡亲。

  慷慨解囊

  5月22日,记者来到杨文学在贵阳市望城坡租住的出租屋。屋里3张床上的被褥已洗褪色,最值钱的电视机是几百元买来的二手货。8年前,只有小学文化的杨文学来到贵阳当起了“背篼”,靠做苦力维持着全家4口人的生计。后来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贵阳望城坡。在8年里,为了揽活,杨文学经常出没施工工地。后来,经人指点,他拿出两三万元钱买了台水泥搅拌机,租给别人使用,现在已经发展到两台了。虽然当起了“小老板”,但杨文学平时还是背着背篼窜来窜去,到处揽活。

  今年春节,杨文学回到老家,邻里几十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又把无路的艰难说给大家眼里“最有能耐”的杨文学听。为了解决乡亲们出行困难,他慷慨解囊,拿出8年挣来的13万元血汗钱为乡亲们修路。“这些钱,我原本是打算今年过年后,用于装修老家新房的开支。”杨文学告诉记者。按照杨文学的打算,核桃寨这条出山路,要经过每一户村民家,总共4公里左右。3月25日正式开工修路。

  组团当背篼

  在杨文学的口袋里,有一份打印的支出明细,上面的财政“赤字”非常明显。目前,因资金严重不足,修路面临停工。鸡坡村20多位村民知道杨文学为此耗尽所有积蓄后,老家20多位村民主动赶到贵阳,和他一道当起了“背篼”,一心想多挣点钱,早日修通家乡4公里的道路。而当地村委会也在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看能否为村民们修路想想办法。

  目前,在望城坡一带,了解这帮“背篼”的老板们,都主动邀请他们去干活,现在他们每人每天平均收入在100元钱左右,但对于当初计划修4公里的估计造价80万元钱,仍然是杯水车薪。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