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照料脑瘫双胞胎儿子10年
2011-03-18

女子照料脑瘫双胞胎儿子10年

2011年03月18日 来源:金羊网

  “我和丈夫很齐心,要救孩子,要让他们好好活下去。”

  温暖诉求

  邱敏兰住在纸行路,因双胞胎儿子脑瘫,自己多年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全家的收入除每月1100元的低保金外,就是丈夫打散工的几百元。孩子的康复治疗药物每月要100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非常困难,最大的心愿是得到药品捐助。

  如果可以,她想代替儿子,忍受所有病痛和苦难;如果可以,她更想儿子远离自己的庇佑,顶起一片蓝天;为此,整整10年,邱敏兰对脑瘫的孖仔寸步不离,精心呵护。“放飞他们是梦想,距离实现,还很遥远。”她无奈地说,为了孩子,夫妻俩想尽了办法,但每月1000多元的低保收入,根本无法保证孩子的康复治疗。

  为省钱治病10年从不逛街

  小明(化名)和小辉(化名)出生时,邱敏兰夫妻着实高兴了一番。但不久,他们发现孩子的行动能力滞后于正常孩子,去医院检查,检出脑瘫。夫妻俩抱头痛哭,“才这么大的孩子,为什么要让他们得这种病?以后怎么办?”望着懵懂的孩子,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邱敏兰知道自己不能放弃。“我和丈夫很齐心,要救孩子,要让他们好好活下去。”为了照顾孩子,邱敏兰毅然辞工。

  10年,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襁褓里的脑瘫婴儿已是两个小“男子汉”,虽然才10岁,却都比同龄人高大。不过,因为脑瘫后遗症,兄弟俩的鼻子上已架上了眼镜。邱敏兰告诉记者,孩子和她都很努力,但学了很久,两个人还只会写一些简单的数字,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

  “他们最爱看动画片,看完就打打闹闹,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一左一右,邱敏兰疼爱地拍着儿子的头,假装生气地说:“(儿子)什么都不懂,有时还会打开煤气,当玩具!为了他们安全,我每时每刻都要陪在他俩身边。”为了照顾儿子,邱敏兰没有出去工作。每天早上起床,帮孩子穿衣、洗漱,然后带他们步行去培智学校。匆匆赶回家里,她还要忙着整理家务。多年来,她甚至没有出门逛过街,“不出门不逛街,就是为了省钱给儿子治病”。

  康复治疗药每月花费千元

  邱敏兰的丈夫今年53岁,尽管右手残疾,仍十年如一日,坚持以一份散工的收入支撑家庭。“现在帮别人看档口,每个月有几百元工资。他不舍得休息,想多挣一点,能给孩子吃好一点。”邱敏兰伤感地说,为了让孩子睡好,丈夫已很多年没有睡过卧房了,“只有25平米的公房,我领孩子在里屋睡,他一直睡在客厅的隔板里”。本来,邱敏兰一家可以申请廉租房,可深思熟虑后,她放弃了。“廉租房比较远,孩子上学要坐车,每个月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什么钱都能省,他们却不曾放弃过对孩子的治疗。小明和小辉所需的康复治疗药物,每月要1000多元,尤其是哥哥小明,出生时身体就比较虚弱,经常感冒、咳嗽,医疗费用更多一些。这一切花销,都压得夫妻俩喘不过气来。邱敏兰告诉记者,每月1100元的低保金,几乎要全数用在孩子身上。“其他的开销,就要靠丈夫的收入,我有时也会在他们上学后去做钟点工,能多挣一点,孩子的药物就有保障。”

  她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快点好起来:“哪怕能自己学会吃饭、穿衣……”忍住了泪水,她才能继续讲述,“我在训练他们吃饭、穿衣,他俩都不愿意,挣扎、哭闹,要我帮他们。我狠心拒绝了,我不能一辈子待在他俩身边!”她的眼泪又簌簌地落下来。她最担心的是孩子:“医生说孩子的药不能断,可是家里的生活不富裕,我真怕有时候力不从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