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帮助藏族学生33年
2011-03-16

退休教师坚持33年帮助藏族学生

2011年03月14日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朱玲 陈勇 通讯员张全友

  在武汉大学九区2栋1门301室,退休教师杨昌林为来汉求学的藏族学生守着一个“武汉之家”。33年来,这个家里往来的藏族学生有近万人次。

  昨日,6名藏族学生来看杨昌林。客厅墙上挂着一幅藏式挂毯,在对面墙上,哈达围绕着一幅遗像,照片中微笑的妇女是杨昌林的藏族妻子次仁德吉。

  2005年2月,德吉在弥留之际嘱托:我走了,“家”不能散。这个“武汉之家”,是来汉读书的藏族孩子心中的亲情圣地。

  1965年,从武汉体院毕业的杨昌林到西藏工作,和他的翻译、藏族女孩次仁德吉建立了感情,并于1969年结为夫妻。1978年,杨昌林因心脏病不能继续留在西藏,和妻子一起调入武汉大学。

  当年,湖北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10多名西藏新生不适应武汉湿热的天气,全身长满疙瘩,又疼又痒。杨昌林夫妇听说后,帮孩子们寻医问药。从此,武大有两位阿爸、阿妈一样的教师夫妇,在藏族学生中间传开。

  33年来,凡是新生来汉,一定会受邀到杨昌林家吃“迎新饭”;每年藏历新年,杨昌林一定按西藏过年方式布置家里;家里常备糌粑、酥油茶……

  多年来,杨昌林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藏族学生。如今,75岁高龄的他头发全白,但孩子们依然亲切地称他为“武汉阿爸”。

  2008年初发生雪灾,已回到湖南老家准备与姐姐团年的杨昌林,担心藏族学生回不了家,花了两天两夜赶回武汉,天一亮就赶往10多公里外的批发市场买年货。在武大门前下公汽后,老人扛着数十公斤的菜在冰路上走了半个多小时,到家时全身已经湿透。从藏历年三十到藏历初七,老人忙了八天,将滞留武汉的藏族学生分批接到家中团年。

  杨昌林夫妇育有一女一子,女儿杨红梅曾援藏7年,儿子杨红兵1992年进藏,至今仍留在阿里地区。“我在西藏工作时,西藏人民对我特别关照,还把最优秀的女儿嫁给了我。照顾这些藏族孩子,是我应该做的。”杨昌林老人的话朴实而真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