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小时工助女儿舞蹈梦
2010-10-12

母亲做小时工助女儿舞蹈梦

2010年10月10日 来源:工人日报

  若退回十年前再让她选择,张代侠说,她依然会坚持当初的决定——

  “小时工”妈妈支撑的女儿“舞蹈梦”

  本报实习生 尹晓鹏 本报记者 王瑜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明星小队员”:2009年3月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付凯和她的环保乐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8年,作为环 保乐队队长的付凯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和谐美妙”声音项目组第一名。她先后获北京市优秀中学生、东城区特优生、中国国际标准舞第十一届“院校 杯”公开赛拉丁舞业余少年A组第一名……

  而支撑北京五中高一学生付凯舞蹈梦的是妈妈张代侠每天辛勤的小时工的辛劳。近日笔者先后两次在她们位于北京雍和宫附近的前永康社区出租屋内采访了张代侠和 付凯。

  “女儿的成绩是我的职责”

  付凯五岁半时在吉林市少年宫学民族舞,下课后被隔壁教室拉丁舞音乐和舞蹈吸引,后来便转学拉丁舞。学了半年,付凯便获得东北三省拉丁舞比赛少儿组冠军。大 赛后,教付凯的张老师建议张代侠夫妇带付凯去北京学舞蹈。夫妇俩回家商量后,决定踏上北京拜师学艺之路。那一年是2000年。

  到京后,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丈夫去饭店做二厨,张代侠做小时工,每月两人挣不到1000块钱。女儿付凯也顺利拜入拉丁舞老师闫岭门 下。

  当时付凯学舞的地点在王府井附近,离家较远。张代侠天天骑车送女儿上学。

  后来,闫老师把一批水平提高的学生转入俄罗斯老师伊万班里学习。因为伊万老师授课费很高,小班一节400块钱。付凯上不起,但她的舞伴要去学,于是她就没 舞伴了。“这三年,付凯就因为没舞伴而没参加比赛。眼睁睁看着她无奈地一个人在家跳。我这当妈妈的能不心疼么!”张代侠说。

  翻看女儿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也许是张代侠最高兴的时候,“作为母亲,我能圆了她的梦,受再多苦遭再多罪也值!”

  “日子再难也要坚持 !”

  张代侠开始做小时工时,是在中介等活。“2000年3月,第一次蹲中介找活,那时心情就提溜着,寻思今天最好有活,哪怕钱少点也行。再少也得去干,不管多 累。”

  2004年,张代侠婆婆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丈夫付立国从那年起就开始了两地奔波,一边到老家照顾重病母亲,隔几个月还要回京看母女俩。少了丈夫的收入, 母女二人生活重担全落在张代侠一人身上。“她爸也难,奶奶病那么重,他要一边伺候还要一边去打零工挣钱给她治病,老家房子也卖了。谁不心疼自家男人啊,但 没办法!”

  现在张代侠每月最多时挣1200块钱,减去400元房租,以及付凯每月在校约168元午饭钱、每月四次拉丁舞培训费120元、水电费和其他开支,母女俩每 月生活费大概300元钱。

  “这还算好的,最难的时候,我和付凯每月不到200块钱。那时就是馒头就咸菜。”张代侠眼泪下来了。

  张代侠估算了一下,付凯学习拉丁舞11年来,共花费大概40000余元。若退回十年前再让她选择,张代侠说,她依然会坚持当初的决定:就算知道丈夫会不在 身边,要一个人靠做小时工来支撑这个家,她也不后悔。

  “将来想办个托老所”

  从2000年付凯在方家胡同小学上学开始,学校就不断减免付凯费用。在北京五中分校上初中,北京五中上高中都是如此。“三万块钱择校费,还有借读费和学杂 费学校全免了。妇联、街道、社区都帮我们,社区发什么福利品都有我们的份,牙膏香皂都不落下。”张代侠说,“帮过我的人我都记得,真的很感谢他们!”

  张代侠还是前永康社区“援帮养老助残服务队”志愿者。“早在成立这个服务队前,张代侠就一直主动帮助社区一些孤老,义务帮他们洗衣服被子、打扫卫生和做家 务。”前永康社区张志华主任介绍,“后来成立了‘援帮养老助残服务队’,张代侠主动要求加入。她本来要义务劳动,但我们觉得她也困难,就考虑让她通过帮孤 寡老人来补贴点家用。”

  张代侠说将来想在社区办个“托老所”,帮帮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张代侠说,“这些年大家都帮我,我也想回馈一下,能付出帮别人是件好事。自己心里也高兴,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