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重病后赴广州捐献遗体
2010-08-06

男子重病后赴广州捐献遗体

时间:2010年08月06日 来源:京华时报


姚龙孙走了。遗体被从番禺殡仪馆送往中山大学遗体储藏室供医学教学用。《南方都市报》供图


  ■人物简介

  姓名:姚龙孙

  性别:男

  籍贯:江西吉安终年:37岁

  身份:做过旱冰场保安、装修队油漆工

  22天前,姚龙孙在明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情况下执拗地远道赴广州要将“自己”捐献出去。

  4日凌晨1时50分,姚龙孙在番禺市桥医院临终关怀病区内咽下了最后的气息。在番禺区殡仪馆短暂停留后,他的遗体被运送到中山医科大学科教楼。他所说的“一定要留在广州,即便是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终于如愿。

  我真的喜欢广州

  如果不是临终前决定来穗捐献遗体,如果不是因为并非广州户籍人员而遭拒,这名来穗务工17年的普通外来工也许很难进入大众视野。

  根据其妹妹、好友及他本人叙述,20岁之前姚龙孙在江西吉安市新干县麦斜阳镇念完中学,在家务农。

  1993年,与众多打工者一样,怀揣南下找份工作安定下来的梦想,他来到了广州白云区鹤边村居住。他的第一份职业是旱冰场的普通保安,因为可以“徇私”通融别人进入场地免费溜旱冰,他结识了一班乡亲、朋友和最后在其诊断出绝症后离他而去的妻子。

  保安之后的工作既固定又闲散。固定的是装修队油漆工这一职位,闲散是因为他的工作量总得与装修队的生意好坏挂钩。随后便是多年在广州市内走南闯北,他从广州人在公交上热衷为老人让座等细节上感受到了城市与家乡的不同。甚至相对清淡的饮食也成为了他喜欢广州的一个原因。

  “实际上我是个不孝的人,南下打工17年了,只往家中寄过800块钱,而且很多个年份甚至没回家过年……”姚龙孙生前这样描述自己,“但我真的很喜欢广州,这是我做出捐献自己遗体决定后立即乘车来广州的原因。”

  “快乐的、不快乐的都在这里,这是我想用这种方式留在广州的原因。当然家庭现在的经济条件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私心,遗体捐献在了广州,省去了走后的麻烦,我不想给家再添麻烦了。”22天前他就这样向记者表示。

  临终关怀室内过世

  7月24日,姚龙孙获得免费的综合镇痛组合药物治疗。7月26日入住番禺市桥医院。8月2日晚,姚龙孙的病情开始恶化,因严重的肝腹水,肝功能低下、腹部肿胀的他当天数十次往返卫生间。他烦躁、抓狂,即便在4名护工的看护下,都挣扎着要起来上厕所。在镇痛药、安眠剂的作用下,姚龙孙开始进入昏睡阶段,3日便开始进入深度昏迷。

  姚龙孙五妹从白云区鹤边赶到医院进行最终陪护时,姚龙孙已经被转入了医院独立的临终关怀室,只能靠一瓶瓶营养药剂来维持生命。妹妹不时用棉签蘸水为其补充水分,不停地劝说着他坚持下去。当初同意他遗体捐献的家人,连同他万分挂念的大女儿乐怡从江西老家星夜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8月4日1时50分,姚龙孙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息。2小时后,姚龙孙的女儿赶到医院,错过父女相见的最后一面。

  家属尊重遗愿不反悔

  4日清晨,姚龙孙的大哥、二哥、三嫂和女儿乐怡来到番禺区殡仪馆。虽按照广州市遗体捐献条例的规定,家属们在此刻还是能更改当初的协议,选择让姚龙孙叶落归根。但家属们还是决定帮助他“留”在广州。姚龙孙的妹妹说:“他当初的态度那么坚决,临走之前未昏迷时还再次跟我强调一遍,我们不能就这么背弃他的遗愿。”

  女儿乐怡在冷藏区见到父亲冰凉的尸体时,方才痛哭起来。父亲留给她的所有东西,只是一本鲜红的广州市遗体捐献者证书。“等女儿长大了,我相信她能明白父亲的这个决定,她要是出息了,也可以来广州的中华永久墓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凭吊我这个父亲。”姚龙孙当初面对记者录像设备的留言,成了他对女儿最后的嘱托。

  遗体供学生临床科研

  4日上午,姚龙孙的遗体被送往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点的林汉忠老师早早地在学院门口迎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姚龙孙的遗体将被浸泡在福尔马林里,供医学生们做临床科研。广州红十字会设置在中华永久墓园内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将第一次镌刻一名主动来穗故去的外地捐献者的名字。姚龙孙有了一个遗体捐献者的共同名称——医学生的无语良师。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