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割近半肝脏救患病儿子
2010-08-05

父亲割近半肝脏救患病儿子

时间:2010年08月04日 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丰果 通讯员 李岩 田浩) 7月12日凌晨,当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胆外科霍枫主任走出手术室,将小勇肝移植获得成功的好消息告诉黎女士时,等待了17小时的她眼睛湿润了。

  此时,小勇的父亲易先生正躺在病床上看着隔壁床上的儿子,他刚为患肝门部硬化性胆管炎的儿子献出了自己近1/2的肝脏。

  14岁少年生命垂危

  小勇是东莞石排镇人,聪明、懂事,学习成绩出类拔萃。2005年暑假,黎女士发现小勇出现皮肤变黄、小便发黄、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并且越来越重。

  入院检查后,医生考虑小勇患的是“肝门部胆管癌”。夫妇俩无法接受,带着孩子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找到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区庆嘉教授。2006年,区庆嘉为小勇进行了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肝门部硬化性胆管炎。

  术后,小勇病情稍好转,但区庆嘉深知硬化性胆管炎也十分棘手,病情还会反复。果然,术后3个月,小勇病情反复,医生又给他做了第二次手术。2008年10月,小勇病情又一次反复,医生只能介入下放置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管,通过外引流方式引流胆汁,并且反复进行胆道冲洗。

  小勇带着胆道外引流管度过1年多,病情仍常常反复,14岁的他被病魔折磨得体重不到35公斤。

  父母争相为儿捐肝

  但黎女士从未放弃为小勇打听根治办法。区庆嘉认为肝脏移植手术是最好选择,他将小勇送往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刘超教授处,刘超又带着小勇找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霍枫会诊。

  专家会诊同意区庆嘉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意见。但小勇还合并有中度a-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手术难度恐怕前所未有。

  “但不做,他没法生活下去!”夫妻两人迅速筹齐了手术费用共30余万。

  此时,肝从哪里来成了问题。尸体肝移植要等,但小勇的病情不允许长时间等待。夫妻俩同时表示要捐献出自己的部分肝脏。黎女士写了一封5页长信给霍主任,要求为孩子捐肝。但医生检查发现,黎女士本身患有贫血且肝脏和胆管有较大变异,反倒易先生身体健康,非常适合。“我早就说了要捐的!这样我就可以和儿子肝胆相照了!”易先生说。

  小勇下周或可出院

  7月11日上午9时,手术开始。“远比术前想象的复杂,病人先后进行了多次腹部手术和操作,腹腔内组织粘连紧密,完全没有了正常解剖结构。”霍枫表示。7月12日凌晨2点半,手术顺利完成。

  经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小勇和爸爸的身体状态稳定。易先生已于两周前痊愈出院,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已回东莞继续忙碌。

  病房中,小勇戴着口罩坐在床上,面对“长枪短炮”,他爽快作答。他觉得爸爸很伟大,“长大要赚很多钱养他!”医生表示,小勇的肝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下礼拜或可出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