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2005中国最具争议的性话题
日期:2006-01-05 11:56  点击:982

中国性革命在2005

“中国正在发生性革命!”———一句流传了有些年头的老话,一个说得中国人耳朵磨出茧子,却又在心底不能彻底认同的结论。

        它让我们时常置身疑惑之中,在网上,无数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坦率直白正视性、谈论性、享受性,可现实中,任何一种“出格”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都会遭到舆论围剿。在各色调查中,国人的开放尺度让人咋舌,可在每个普通人的感受里,身边的人似乎大多中规中矩、并未越雷池。

是我们欺骗了现实,还是现实欺骗了我们?生活在现实与观念矛盾的悖论里,我们质询着、争辩着、求证着,却总是无法得到标准答案。

回眸2005,中国的性领域依旧不缺少大事件,无数人从旁观者、评论者,变成了性变革的参与者,很多“第一次”是那样的不同凡响,这一切将在国人性观念进步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过2005,虽然争议性话题依旧层出不穷,激烈交锋不止不停,然而谁对谁错似乎退到次要的位置,人们的心态开始平和包容,语气见怪不怪。高声辱骂的少了,理性探讨的多了,或许这就是争论的最终意义所在。

你可能会说,性的现实并不因争论而改变,但我们相信,重温争论你会感受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

1 百名女大学生拒绝婚前性行为

如花岁月,沐浴爱情光辉,然而目睹过太多享一时冲动的甜蜜而以泪洗面的悲剧,为了抵制不良风气,为了维护女性健康,特订立此协议。

1.享受爱情甜蜜,维护爱情严肃,珍爱女性贞操,结婚之前不与任何异性发生性关系。

2.恋爱过程中,如遇男友提出性要求,应明确表示不可以,同时,在与男友交往过程中应检点自己言行,不以过于亲密言行误导男友。

3.协议中的盟友有义务提醒其他盟友遵守协议,对盟友的提醒,应以友好态度听取。

4.本协议根据自愿原则订立,如感觉难以遵守,应声明退盟。

这是四川成都某两所高校7位女大学生签订的《青春无瑕同盟协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和广西的三位大学女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的网上签名活动,短短几天就有700多人签名。

相关评论:

支持:一位女大学生表示,“我签名不光是为了证明女大学生主体的纯洁,还想证明我们在思考,思考这个时代的女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也有专家认为,在男女同学关系定位日趋开放的今天,拒绝婚前性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反对:有人谩骂此次活动为“浮躁年代的处女秀”,这是一个弥漫着作秀气息的时代,渴望被别人关注的冲动在被长期压抑之后,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出口,一旦时机到来,顿时喷薄而出。有网友反问:婚前性行为不健康?有正常的性欲却无法发泄,堵在心里,方是健康?有婚前性行为就是“有瑕”吗?

李银河点评:

婚前性行为进一步普遍化,已成无法逆转之势。十类事件中有两类涉及婚前性行为和童贞观念。虽然这两类事件都是试图挽回婚前贞洁的大局———一些女大学生发起青春无瑕联盟,试图在普遍的“失贞”大潮中保持婚前童贞;一些有钱人通过征婚中强调配偶应为处女传播了一种传统的看重婚前童贞的价值———但是,它们也反映出婚前保持童贞的行为模式已经渐渐沦为少数人的价值,大多数人选择了婚前性行为。根据计划生育系统的调查,婚前性行为在年轻一代中已达六七成。我最近所做的网络调查显示,有82.3%的网民有过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的普及是性革命的一个主要指标。由此看来,中国人的传统婚前守贞观念已经不可挽回地成为历史,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新的现实。

2 富翁征婚广告专找处女

“三十有五,1米7余”、“大型私企集团总裁”、“身家过亿,年入数千万”、“有过婚史,目前离异,一子绕膝”等;择偶的条件则是“20-25岁”、“容貌出众”、“生俱母爱,惜子敬夫”、“清纯如水,无性经历”、“家境平实,官贵免谈”等;并且“要求回复方式仅限于邮寄和电子邮件两种,谢绝电话联系及登门造访”。

这是登在《南方周末》上的征婚广告。自2004年到2005年,全国各地,类似这样在媒体上花重金公开征婚的富翁不下几十个。富翁征婚并不稀奇,最引人关注是有过婚史、已届中年的富翁们无一例外地在征婚广告上公开要求应征女子年轻漂亮、无性经历。对此,本报专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析。相关报道见2005年12月21日19版。

相关评论:

支持:有网友认为,富翁有钱愿意登广告找对象无可厚非,哪个男人心底不希望找年轻漂亮的处女,只是没有条件罢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经济行为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婚姻关系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契约,它被经济行为所左右也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讲,公开财富广告征婚倒不失一种进步。

反对:有网友骂道,有钱就了不起吗?富翁是结过婚的老男人,却要求别人是处女,这是对女人的公然歧视;也有评论认为,富翁对征婚者所提出的条件,正是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心理缺失。

都市年轻人流行"闪婚"

3“我们结婚吧!”“好啊。”“你是说真的?”“如果你是真的,我就是真的。”

新郎和新娘其实并不算年轻,一个28岁,一个26岁,彼此都有许多红尘往事和恋爱经历,“闪婚”对他们来说,其实并非全无认真考虑过。两人在卡拉OK聚会中相识,然后他送她回家。本来,这或许只会是段通俗恋爱故事的开始,可是等到第二天再次见面,他却直截了当问了本文开头的那段对话。“如果你是真的,我就是真的”,这是她的回答。于是第三天的中午,两人办理了正式结婚手续。从第一天晚上到结婚,相处不过13个小时。

“闪婚”是2005年在报纸上出现的关于婚姻的最新鲜的词汇之一,出镜率甚高。“闪婚”,顾名思义就是快结快离。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闪婚”?相关报道见本报2005年5月25日B4版。

相关评论:

支持:现代年轻人,尤其是白领阶层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谈婚论嫁,遇到合适的闪电结婚,很正常;有专家认为,快结快离符合人性。

反对:爱情是需要全心全意,慢慢培育的。迅速升温的爱情难免会轻率,轻率常常会失败,失败都会有受伤和失望,因为迅速而伤害了原本可以托付一生的爱情,太不值了!

李银河点评:

婚姻模式进一步多元化。闪婚的出现是婚姻模式进一步多元化的表现。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婚姻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前配偶不得见面,当事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大力倡导婚姻自由,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的比例急剧降低,已经下降到仅剩一两成(主要在偏远农村),渐渐成为历史遗迹。在婚姻自由的原则实行了几十年之后的2005年,闪婚出现,它的性质说到底就是自由婚姻,或称自主婚姻:谈两年恋爱再结婚与相识两周结婚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换偶活动对传统婚姻关系和理念有冲击,此类婚姻关系当中没有通常一对一关系中的嫉妒,而且是将性与爱分离开来的。它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婚姻关系,是我国婚姻关系模式多元化的一个证据。

4 中国同性恋首次出镜

解说:大玮,22岁,北京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去年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选择了直接出镜,不用做画面处理。

大玮:我叫大玮,我是一个同性恋,我也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

记者:你清楚这样的镜头播出后,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会受到的影响么?

大玮:我就是想以我真实的身份来面对镜头,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同性恋者和艾滋病人这两个群体。

解说:一年前,刚来到北京的大玮碰到一个让他心仪的男孩子。

大玮:彼此都是很爱对方,都愿意为了爱,可能会付出一些。

解说:于是,两个年轻的男孩子有了多次的性接触。

记者: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检查身体的?

大玮:当时我在大学里,我连续发烧了三四天。我当时在地铁站的时候,我看到濮存昕做的广告,然后我细细地看了一下,我觉得上面所写的症状跟我的症状有点像。

大玮:大夫把化验单拿给我的时候,他说,你是HIV的阳性,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今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播出了从艾滋病角度讨论同性恋问题的新闻专题片《以生命的名义》,几个同性恋者的面部形象正面出现在荧屏上,这在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

相关评论:

“同性恋者主动向大众暴露自己的脸,而从前,这张脸是被遮蔽的,”主动公开了同性恋身份的周丹说,“这是一个象征。”有媒体评论,对中国的同性恋而言,2005年是一个节点———媒体已向同性恋话题开放空间,中国同性恋告别隐秘时代。

复旦大学首开

《同性恋研究》课

52005年9月7日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里的507教室异常热闹。6点30分正式上课,6点10分可容纳100人的教室就已拥挤不堪。复旦大学今年为本科生在全国首开同性恋研究课程,这些人都是当天赶来听课的。

媒体也闻风而动:《中国日报》、上海《青年报》、《劳动报》、《东方早报》、《外滩画报》、东广新闻台、东方卫视等国内媒体记者纷纷赶来,甚至《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也不错过这次机会,日本共同社的记者太安淳一说他得知复旦大学在中国首开“同性恋研究”公选课,对此很感兴趣因此专程过来采访。

相关评论:

支持:一位学生说,现在学校这次讲同性恋的课,让大家来了解同性恋,不要歧视同性恋,因为每个人都有爱一个人的权利。有专家认为开设“同性恋研究”,让大学生理解同性恋是必要的。

反对:一部分家长公开表示反对,一名浙江的刘姓家长显得很担忧:“学校在课堂上公开给学生们讲,还要和同性恋者接触,我就担心孩子到时被带坏了。”

中国第一例

同性恋网婚

2005年10月25日,“西瓜超人123”和“明天偶尔”在搜狐网上社区举行了盛大的同性网络婚礼。搜狐社区特别发表声明:“社区之所以从众多的同性网婚申请者中,挑选这一对做搜狐第一对同性新人,因为她们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她们也是中国第一对正式举办网婚的同性恋者。”

“明天偶尔”是湖北人,19岁那年,她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至今已经有5年。24岁的她,在举办网婚前,已经对现实生活感到深深无奈:“我们的爱是真诚的,纯洁的,美丽的,却也是不见天日的。喜欢一个人,我会大声地告诉她,也想大声告诉全世界,可是后者真的很难做到,不是怕社会负面的舆论,不是怕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是怕朋友们转身离开……怕的只是伤害我最亲最爱的父母……”

当她已经认为只能在下辈子“不能再错过我爱的人”,搜狐社区允许同性也可以进行“网婚”了,她马上进行了申请,并且获得通过。但是,这种举动也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种意见纷纷而至,参与、支持、同意、不在乎、反对、鄙视,甚至辱骂……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相关报道见本报2005年12月28日28版。

相关评论:

支持:和异性恋人一样,同性恋人同样“不能再错过我爱的人”。但毕竟现实世界中许多人还是不能接受,特别是自己的亲人。因此同性恋网婚是一种更人道的选择。

反对:这只不过是虚拟世界的婚姻关系,和异性网婚差不多,不过是角色扮演,为了满足一种刺激和游戏的心理需求而已。

李银河点评:

同性恋权利得到尊重。从复旦大学首开同性恋公选课、中国第一例同性恋网络婚姻的缔结,到中央电视台同性恋话题的公开播映和同性恋者出镜,可以看出同性恋在中国正在浮出水面,公众对同性恋的宽容程度和接纳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中国社会中,同性恋这个少数族群还在受到歧视,他们的合法公民权利还没有全部得到保障。在西方各国纷纷批准同性婚姻和同性恋家庭伴侣关系法案的大潮当中,中国的同性恋者还只能用虚拟名字在网络上结婚,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但是,从2005年事态发展的趋势看,同性恋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正在得到改善。相信通过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同性恋者的公民权利将逐步得到保障,对性少数族群的歧视将变得更加不得人心。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4/28 05:3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