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解读人人皆有的"年关"压力
日期:2006-01-06 16:12  点击:822

  2006年的第一个月,元旦、春节接踵而来。节日本是亲朋团聚、休闲放松的好日子,可是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年关”压力普遍存在。

  不只是欠债人要过“年关”,其实全社会都要过“年关”,只不过大家对“年关”压力有点儿视而不见。让我们先看看事实:

  每年春节前后,都有上亿人口的大流动,这种大流动对流动者本人和周围有关联的人们,以及交通、社会管理乃至国家决策机构都构成了巨大压力,这是举家团聚、举国大流动带来的社会性压力。

  每年春节前后,公安机关和媒体都会提醒公众注意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措施,这是过年让全体人民都能感受到的安全压力。

  为了过节我们还要做很多准备,这些准备也是压力。例如,人们要购买车票、船票或机票,要筹备回家的资金;打工族不知道能不能按时拿到辛劳一年的血汗钱,担心年后能否回到现单位工作;节日使那些没有男友或女友的大龄青年面临尴尬,网上曾有人出钱“租”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

  上述种种“应激源”都来源于过节,从这个角度讲,“年关”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

  面对应激源或应激事件,大家都会对其进行认知评价,同时会出现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应激反应一般分三个阶段:一、警戒反应期,体内的防御能力被唤起,或者准备“战斗”,或者准备“逃避”。二、抵抗(适应)期,进一步适应应激事件,对应激源的抵抗增强,应激反应可能到此结束。三、衰竭期,如果长久持续的无法从压力中走出来,就可能出现过度的、不适当的行为反应。

  应激反应会不会在第二阶段顺利结束,关键在于对压力的评价或觉察。这种评价或觉察可以是双重的,第一步,可以认识到应激事件与自己不相干或认识到对自己有积极意义,这就不会出现不利的应激反应。也可能认为会对自己带来损害或损失,这时进入第二步认知,即对应激的潜在对策和自己应对手段的认知。若对自己的应对手段充满信心,就不会体验到应激。如果自认倒霉,降低期望值,绕道开溜,应激反应的程度也会相应减轻,有可能避免进入衰竭期。这样的认知评价,有利于对信息的正确评价及应对能力的发挥,属于积极的应激反应。相反,将会妨碍正确判断及积极应对的选择,会出现过度唤醒(如焦虑),过度的情绪唤起(如激动)或低落(如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模糊,进入消极的应激反应,这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不利的。

  有效化解压力是良好适应的表现,而良好的适应是从正确或恰当的认知评价开始的。有学者提出了情绪指数公式:

  情绪指数=现实实现数÷内心期望值

  情绪指数越大越理想,例如你希望考100分,实际考了60分,那你的情绪指数是0.6;如果你希望考60分,结果考了60分,你的情绪指数是1;如果你希望考60分,结果考了100分,那你的情绪指数是1.67。主动降低期望值,可以有效减少情绪紧张,有利于应对压力。

  面对压力,明智的办法是降低内心期望值以提高自己的情绪指数,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乐观豁达的性格,在困境中逐步升华自己。  

  链接

  压力是一种感受。当你面对不能处理或可能破坏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时,便会感到不安,这种感受就是压力。那些让你感到不安的刺激事件被称为压力源,压力源可以来自自身,例如个人的心理困扰、心理冲突等。而更多的压力源来自外界,如重大生活事件(亲友伤亡、经济状况改变、欠债、离婚、结婚、怀孕、升迁等),突发或灾难事件(天灾、意外事故),日常生活困扰(塞车、发现钱包丢失等),社会事件(交通拥挤、经济衰退、连续出现的绑架案、职业应激等)。

  感受到压力是一种身心过程,当你遇到压力源时,便会认知或觉察到威胁,随后出现焦虑反应或紧张情绪。这时的焦虑反应或紧张情绪可能在言行中表达出来,也可能暂时不表露。

  人天生会设法化解压力,化解压力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适应就是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以便与他人或周围环境关系协调。当自己的需要得以满足,或困境得以摆脱,紧张情绪就会消除。需要强调的是,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的方法必须是社会认可的,否则必然引发新的,甚至更严重的压力。

  压力并不总是坏事,适度的压力可以使我们保持恰当的应激状态,提升应付内外变化的能力。 

来源: 健康报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4/27 21:4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