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发现孩子偷东西,你会怎么做?
日期:2023-09-12 16:53  点击:1186
14-30-43-89-136072

发现孩子偷东西,你会怎么做?

知乎上有个帖子写道:

“发现孩子偷东西,你会怎么办?”

看着下方多种多样的回答,猛然想起广而告之早年拍摄的一支公益广告——《父母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图片1

广而告之公益广告
《父母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截图

广告正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妈妈带女儿在超市购物,在妈妈挑选食品过程中,女孩走向另一侧货架,她看着眼前诱人的糖果,忍不住从包装袋中取走一个。

从超市出来后,女孩双手背后小心翼翼地跟在妈妈身后,妈妈也察觉到了女儿的异样。

图片2

来源:广而告之公益广告截图

在一番询问后,女孩拿出了她偷拿的糖果,妈妈没有犹豫,带着女儿转身回到超市,女孩主动交出糖果,妈妈结账付款,她抚摸着女儿脑袋,用行动给孩子上了节教育课。

图片3
 
来源:广而告之公益广告截图

在这支公益广告中,我们注意到妈妈在发现女孩偷拿东西时,广告画面出现几秒钟暂停,继而字幕缓缓打出:“这位母亲可能有两种做法......”

两种做法,不外乎纠正和包庇。

字幕的猜测不光是针对这位母亲,也是向天下所有父母发问。

现实生活中,我想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像广告中的母亲一样会在发现问题后积极纠正,可能纠正的方式不是那么恰到好处。

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7岁娃偷拿同学玩具被爸爸带至派出所、女孩偷拿800块钱被爸爸带到派出所“自首”......

图片4
来源:搜狗浏览器截图

这些事件被传播至网络后,引得诸多网友力挺,认为这才能真正将孩子拉回“正道”,是真心为了孩子好。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虽然家长教育孩子值得肯定,但直接以“偷”之名将孩子送到派出所有点过急,忽视了这种做法对孩子内心的影响。

其实,低龄孩童对“偷”这种社会行为还没有确切的概念,他们分不清“偷”和“拿”的区别,只是单纯的把想要的东西握在手里。

另据关数据显示,60%的孩子在10岁之前有过“偷”东西的行为,剩下的40%中,还有部分家长表示并不清楚孩子是否“偷”过东西。

由此可见,“偷”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是较为普遍的行为,并不能草率的同道德败坏画等号。

父母在发现孩子“偷”东西后不解、愤怒,果断将其带到派出所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也欠缺考虑。

毕竟在孩子心中派出所就是惩罚坏人的地方,警察叔叔是教训坏人的英雄,而自己却被带到这里接受教育,心中难免会出现巨大恐慌。

若事后家长也没进行悉心开导,那孩子将很难从自己就是坏人的想法中脱离。

想必看到这,有人就要吐槽了:简单直接且奏效快的方法还能挑出这么多问题,干脆不痛不痒说几句,改不了就纵容着吧。

这里的纵容,无疑是荒谬的,但现实是确实有部分家长如此行事。

在只有自己发现孩子偷东西时,他们会装作没有看到或是温声细语道“下次别拿了哦”。

在被人发现孩子偷东西时,他们又会拿出那套万能说辞:“他还只是个孩子,至于跟个小孩计较吗?”

此时,孩子大多会躲在父母身后,借着爸妈的“威风”,表情也愈加嚣张。

父母自以为保护住了孩子,殊不知,每一次的纵容,都是致命的摧毁。

孩子会萌生出偷东西没错的种子,将错误的做法延续下去,将真正的恶一步步坐实。

图片5

来源:图怪兽

简单粗暴的送派出所不可取,理不直气也壮的纵容更不可取,那当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时,究竟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第一时间的做法很关键,所以我们不妨冷静下来,科学地化解这个错误:

1.了解孩子偷东西背后的原因

搞清楚偷东西的动机,才能从源头“对症下药”。

当孩子的某一需求在父母这得不到满足时,便会着眼其他方法,他没有偷窃的恶意,只觉得这样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及时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对于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更要耐心沟通,做到以理服人。

没有了“作案动机”,孩子自然不会萌生“偷”的想法。

2.让孩子明白“偷”是不对的

包庇纵容及敷衍式教育不仅不会使孩子意识到错误,还会助长他们不良习性,因此在发现孩子偷东西后要及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以及为什么是不对的。

告诉他们每一件东西都是有主人的,即便再喜欢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也是不能随意乱动的,如果真的超级想要,可以尝试购买或者其他途径,但不经允许就拿走绝对是错误的。

当他们形成物品所有权的概念,就会变得愈发礼貌,不再犯此类错误。

3.给孩子体面改正的“台阶”

我们前面讲到低龄段孩子的“偷”并非品行败坏,所以在发现他们偷东西时,我们也不要反应过激。

直接扭送派出所、公共场合大声呵斥、跟他人反复提及......都会损害孩子自尊,这时的认错多半是出于害怕。

我们不妨用严肃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继而和开头广告中那位妈妈一样带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弥补这个错误,耐心的帮助他们改正。

当孩子拥有了体面改正的“台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反思,做出真正的改变。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42

图片已注明出处,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03 14:1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