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托牛所”带富“屏幕牛倌”
日期:2020-08-24 16:20  点击:5194
        “看!这就是俺的牛,从花色就能看出来,在这‘托牛所’多舒坦!”站在黑龙江省林甸县众晔牧场监控室里,花园镇丰收村农民吕建华隔着屏幕当起了牛倌。屏幕里,牛舍内几十只奶牛整齐排列,自动控温装置正驱动风扇、自动喷淋装置,为奶牛降温消暑。


 
       41岁的吕建华是个养牛“老把式”,20岁出头就在自家养牛,吃过苦、受过累,也因奶牛产奶量不高、效益不稳定苦恼过。

       吕建华自己养牛时,实行“粗放式”散养管理,喂的是“老三样”:豆饼、玉米面、玉米秸秆。“每头牛每天产奶量最高也就20多公斤,受累不说,还卖不上价,质量验收总不合格。”吕建华说。

       作为散养户,吕建华和家人养牛全靠感觉,跟科学不沾边,牛一多就有点“懵圈”。“每天要赶着牛去收奶站,还要手工挤奶,下小牛犊时成天成宿看着,牛多真干不过来,干着急!”回想起过去的养牛经历,他唏嘘不已。

       2013年,随着当地小型收奶站逐渐撤并、倒闭,企业推广规模化养殖,像吕建华这样的散户开始找寻新出路。

       “一次偶然机会,听说众晔牧场能够进行托管饲养,便试着将家里6头牛送来寄养,到现在寄养7年了,俺的奶牛数量也翻了10倍。”吕建华说。

       与自己养殖不同,牧场提供优质饲料、科学管理和自动收奶等专业服务,吕建华只需承担饲料费用和一斤奶几角钱的管理费,别的活儿都不用操心,当起“屏幕牛倌”。平时,没事就到牧场通过监控看看牛,每天在牧场微信群里有产奶量信息等数据通报。

       “人家喂的是青贮玉米等,成本高、侍弄精,但产奶量也真上去了,高产期每头牛日产量是在家散养的两倍带拐弯儿。”吕建华说。

       产量意味着丰收。如今,吕建华在牧场寄养的62头牛,保守估计每年可给他带来60多万元的纯收入。



       “我们帮助农户养奶牛,不仅仅可以让他们致富,也可以稳定我们的鲜奶来源,还可以控制品质,从而达到农户与牧场的‘双赢’。”众晔牧场场长卢井南说,目前牧场通过这种形式已为老百姓代养808头牛。

       “屏幕牛倌”也是多种多样。除了吕建华这种寄养模式,众晔牧场还通过“托牛入场”方式,为周边贫困户托养612头牛,带动他们脱贫奔小康。

       “我也‘托’了牛,俺的两头牛从入牧场我就没见过,但就跟银行存款一样‘旱涝保收’,这个‘托牛所’挺科学!”69岁的林甸县花园镇火箭村脱贫户高运富说。

       林甸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姜广猛介绍说,“托牛入场”方式是指,当地创新“活体抵押”方式,由银行为牧场发放扶贫再贷款。贫困户托养奶牛,每头牛按1.6万元给企业贷款购牛,每头牛贫困户自筹2000元,不足部分由牧场补齐,林甸县政府给予贴息支持。牧场每头牛给贫困户年稳定收益2000元。

       “两头牛每年可以分到4000元,我还养猪也没少赚,2018年就脱贫了!”高运富笑着说。

       在林甸县,从加工牛初乳的林甸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9亿元建设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奶牛产业链正不断延长,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丰富,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2016年以来,我们顺应现代奶业发展趋势,把规模化养殖作为奶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抢抓奶牛发展政策机遇。”林甸县委书记晋伟说,全县31个规模牧场中,5000头规模牧场达到7处,存栏奶牛6.5万头,日交售奶量800吨,畜牧业产值已超过全县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屏幕牛倌”见证了乳品产业的升级,从供给侧源头端提高了“过腹增值”的含金量。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3/28 14:4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