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星云大师的一生,以佛法惠众生,诠释什么是公益
日期:2023-02-09 17:18  点击:6277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2月5日,在位于高雄的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寮圆寂,享耆寿96岁。

1000 (2)

社会各界纷纷悼念的同时,星云大师早年写下的《真诚的告白:我最后的遗嘱》一文,刷爆朋友圈。

从文中,我们看到了星云大师穿透了中国波澜壮阔百年史的一生,纵然所遭遇的磨折谤誉不计其数,仍然心之所善,九死未悔。有人不禁感慨:“句句慈悲,字字公益。”

与佛结缘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出生在“北伐军与军阀的战火中”的江苏江都。


1937年,侵华日军血洗南京,在南京谋生李父自此杳无音信。李国深随母边在枪林弹雨中流亡,边前往南京打听父亲下落,途中却被南京栖霞寺的志开上人看中。

1939年,12岁的他剃度出家,成了当年栖霞律学院中年龄最小的学生。

1944年,17岁的星云苦受疟疾折磨一两个月之久,一天,正在寒热交加、意识模糊的时候,他收到了师父让人送来的半碗咸菜。

他边吃边流泪,在心中发愿:“师父,您怎么知道我有病呢?您怎么送这么好吃的咸菜给我呢?我誓愿将来一定要做好出家人,弘法利生,报答您慈悲的恩惠。”

决定“入世”


1945年,星云进入有“佛教界北大”之称的焦山佛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另一盏“引路明灯”——太虚大师。

面对清朝以来,佛教基本“出世”的情境,太虚大师高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亡,僧伽有责”。这种“人间佛教”的理念,主张佛教要“入世”,跟人间发生关系,在人生前做一些好事而非死后超度。

星云受其影响深远,他说:“菩萨不是静静地供着给人礼拜的,菩萨是活泼泼地为人间服务,为人间布施欢喜,为人间勤劳工作的行者,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从此,他开始“入世”修行,奉师命回到宜兴大觉寺整顿寺务,并担任了白塔小学的校长和授课老师,创办《怒涛》杂志,组织了僧侣救护队救死扶伤……

为了让救护队接受专业训练,星云带领救护队70多人赴台。初到台湾的星云身上只有12块银元,衣食无着、饱受歧视,甚至被怀疑是“匪谍”,多次遭遇逮捕和审讯。

他坚信:“菩萨是众生的义工,义工是人间的菩萨。”众多义工经历中,还属在圆光寺的经历让他最为深刻,他说虽然每天劳役繁重,但他十分感谢寺主的收留,给予他工作的机会。

“每天清晨微曦乍露,我就得起床拉着板车,走十五里的黄土路,到市场叫醒菜贩,备办八十人份的柴米油盐,再匆匆赶回寺。早餐以后,我快速将环境清理整洁,又到井边打六百桶水,供全寺住众使用。日间还要负责厕所的清扫工作,那时缺乏刷洗用具,所以常常要用双手把垢秽扒尽。”

意外开山


1967年,为帮一对越南华侨夫妇解燃眉之急,星云便买了下了他们手里一块地。刚买完地,眼前就横了两座“大山”:

一是买下的地是座满是荆棘的荒山,星云孤身上山勘察地形后,毅然决定开山。

1000 (1)

二是缺少资金,星云就带着弟子和义工,靠着回收塑料瓶、旧报纸、铜线,用了整整10年,一分一毫地攒出了佛光山。

“给”的哲学


正如他说:“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1970年起,他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仁爱之家、云水医院、佛光诊所、云水护智车、大马佛光救护队,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于大陆捐献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带领全球佛光人捐赠轮椅、组合屋,还组织过水果节卖荔枝,从事急难救助、扶幼教育、养老助残、助农扶贫等公益事业。

人民网曾用一串数字,盘点他的传奇人生:在全世界创建了近300个道场;创立国际佛光会,会员超过200多万人;创办了人间福报、人间卫视、人间通讯社、佛光山出版社、20多个佛光缘美术馆、众多图书馆;在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台湾地区创办了5所大学,在世界各地兴办了16所佛学院,在中国大陆,捐建了100多所佛光希望学校;在五大洲建立了2000多个“生活有书香”读书会;撰写了2500多万字作品,出版了370多册书……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难掩的普世救苦救难的慈悲心。星云大师常说“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我们经常听到佛教徒劝人要发心。到底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众。譬如我说一句话对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对大家有利益,我修桥铺路,只要能利益大众,我就会发心去做,这是最大的发心。”

正如公益中国网“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的口号那样,发心是最大的公益。
关于网站  触屏版  
11/01 06:4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