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再到现在的消费“摆烂”,大热的网红零食、精致的奢侈品、商品房、私家车……都开始“卖不动”了。

2022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就连每年上市,黄牛都要加价卖iPhone也惨遭“滑铁卢”。“发售前,今年要赚几十万;发售后,一天亏了几十万”,成了今年倒卖iPhone 14黄牛的“血泪”心声。

不买房、不买车、不买手机、不买衣服,面对商家铺天盖地的满减活动,大家不再是“斤斤计较”地计算着怎么买更划算,而是直接不买立省百分之百,消费“摆烂”正在逐渐蔓延。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国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在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加拿大等地的180多家公司,开始了一项名为“全球四天工作制”(4 Day Week Global)的试点计划。
在这项计划中,从五天、40小时的工作制,转变为四天、32小时的工作制,虽然因职位和行业的不同,有所区别,但不会降薪(划重点!)。
就在昨天9月20日,这项为期六个月的“全球四天工作制”的试点计划成功了。在接受调查的70多家英国的试点公司中,78%的领导者表示他们实现了顺利或“无缝”过渡。只有2%的人认为它具有挑战性。88%的人都认为四天工作制有效。
他们在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加拿大等地的180多家公司,开始了一项名为“全球四天工作制”(4 Day Week Global)的试点计划。
在这项计划中,从五天、40小时的工作制,转变为四天、32小时的工作制,虽然因职位和行业的不同,有所区别,但不会降薪(划重点!)。
就在昨天9月20日,这项为期六个月的“全球四天工作制”的试点计划成功了。在接受调查的70多家英国的试点公司中,78%的领导者表示他们实现了顺利或“无缝”过渡。只有2%的人认为它具有挑战性。88%的人都认为四天工作制有效。

其实,国内早就有关于“四天工作制”的呼声。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在《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建议,2030年起实行“做四休三”。受疫情影响,多地又开始重提这项制度,以达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目的。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相关数据表明,在2020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每周要工作整整47个小时。相当于这意味着,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时换算,大家每周平均要工作将近6天。
大家不光“没闲”,还“缺钱”。前段时间,前程无忧的调查数据显示,超六成的专科生实际平均薪酬低于5000元,为了提高收入,很多人准备提升学历,2023年的“考研大军”预计超500万。中金公司公布的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也显示,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
如何破局,早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那你对“四天工作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