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大爱无疆——寻找最美援外医生”公益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与会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立基向媒体介绍了中国医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无私援助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的情况。他说:“从去年3月份首先从几内亚发生埃博拉以后,我们在西非三国的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说要回国,他们一直坚持到现在,比我们后来去的公共卫生队伍时间都长。在几内亚是我们北京派出的一支医疗队,他们曾接收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第二天就被确诊为埃博拉阳性。而且在之后几天,跟他们一块给这个病人做手术的当地医生——这家医院的外科主任和一个当地护士,先后被这个病人感染,两人都去世了。”
王立基介绍说,那次一同参与接诊埃博拉病人的两名中国医生因此在医疗队驻地被隔离观察,所幸没有感染病毒。他们一解除隔离后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一直干到国内派出新的医疗人员接任。尽管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中国派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的医疗队自疫情爆发开始就一直坚持正常接诊病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外事办公室主任李瑞女士介绍说,2003年中国非典爆发的时候,中国军队作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骨干核心力量,曾经用一周的时间,在北京北郊建起了小汤山SARS防控医院。在此这次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行动中,中国军人同样展示了惊人的“中国效率”,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在远离中国的利比里亚援建了一座设施设备一流、防控流程科学、治疗环境优良、拥有100张床位的埃博拉诊疗中心,并选派了一支由163名经验丰富的军医组成的医疗队伍,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转和管理。由于任务紧急以及专机和海运保障能力有限,只能先保障主要医疗和后勤装备、建材等的运输,所以在开展工作的初期,中国军医们的生活物资非常紧张,“我到他们的饭堂去看,所有的餐桌就是用集装箱的木架钉起来的,而且所有人都在站着吃饭。那个场面让我蛮感动的,看到将军、所有士兵、医护人员一起在一个大的饭堂里面,所有人都站着吃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出席启动仪式的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处代表施贺德先生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抗击埃博拉行动中发挥的作用。他说,中国除提供了现金支持外还有物资的支持,还帮助西非国家建立了基础设施、实验室等。此外,最重要的是中国把自己最优秀的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派往西非爆发疫情的国家,来提高当地的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施贺德说,“这些医护人员离开自己的家园,去遥远的非洲抗击埃博拉。在那些地方没有漂亮的酒店,也没有温暖的家,生活非常艰苦。从任何方面来看,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对这些医疗战线的英雄表示尊重和感激。”
本次“大爱无疆——寻找最美援外医生”公益活动由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主办,旨在表彰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生和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