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北京35中高中生赴贵州支教
日期:2014-12-30 17:53  点击:1103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北京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拓展北京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全面展示北京中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从10月30日起,《北京晨报》和北京教育新闻中心联合举办大型系列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行动。

每年,35中都有四五十名高中生,选择奔赴贵州黔东南丹寨县支教。每次都会分成四五条线路,供学生们选择。丹寨县是其中的一条线路。学生在两年之内要参与4次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相同的项目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

赴贵州的学生学到什么

据介绍,贵州黔东南丹寨县这条线路的中学,是这个县唯一的一所高中,有1800名学生,其中50%以上的学生享受国家特困级助学金,也就是说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35中支教学生每年去的时候,会带上学校志成教育基金会十万元奖学金,在那里设了一个志成奖学金班,资助非常贫困但是品学兼优的孩子。为什么叫志成教学金?因为35中原来叫志成中学。这十万块钱能解决80多人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个学校在今年9月1日正式更名叫做贵州志成中学。

“每次赴丹寨县支教的高一和高二的学生,”35中副校长王红军介绍,学生支教和我们惯常理解的支教是有所区别的,都是高中生,我们的学生会在支教之前设计一些课程,5至6人一小组,35中学生最擅长的也是当地学生比较缺乏的课程,是英语的演讲课程以及海报制作的课程、英语阅读的课程、一些团队拓展的课程。

“这种支教的学习受益是双方的,”35中校长朱建民说,我们的学生觉得需要向他们的学生学习,包括民族工艺的课程,然后由他们给我们的学生上。我们学生回来以后最大的感受不是说我们给人家提供了什么课程,我们教了人家什么,而更多的是从人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丹寨县这些学生生活这么艰苦、环境这么艰苦,但是人家学生那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给我们学生带来非常大的震动。

小学段京外参加社会实践

据介绍,35中的科技学部,即有科技特长的孩子,每个学期都有一周的时间做小学段,到外面去参加社会实践,路线主要是中科院云南植物研究所、长白山研究所、青岛的海洋研究所,就是到中科院各个地方有特色的研究所去进行科学考察。现在这个课程除了科技班用以外,国际班的学生在用,六年一贯的学生也在用,未来想推广到所有学生。

每年初一年级学生赴内蒙古植树也是属于小学段。在35中,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传统保留的活动,就是初一年级每年的第一个学年期末考完试以后,有一周的时间到内蒙古进行防护林的植树活动,已经坚持三年了,在那建了一个志成希望林,已经立了碑了,叫做志成希望林。

■市教委:

今年9月1日开学之际,《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起到开篇作用的,名为“一十百千工程”。该工程要求北京每个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至少参加十次集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观看百部优秀影视作品,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了解百位中外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格;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千余个社会资源单位培养和聘用千名课外辅导教师,邀请千名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

■西城区举措

西城区一直开展社会大课堂,像西城区中学生国防教育中心是为中小学生接受国防教育、体验军事生活提供服务与指导,是以射击体验与拓展训练为特色的国防教育大课堂。中心陈列有导弹、飞机、坦克、火炮等实物,地下射击馆内可用于实弹射击,军事心理拓展训练园具有融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动力学于一体的现代人的创新培训方式,是西城区社会大课堂“武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3 09:1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