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一传十 十传百 百传……
日期:2006-01-12 14:32  点击:933

平民慈善势力1:一传十 十传百 百传……

 

真人真事儿 可以效仿,有能力亲身实践

 

背景:北京顺义有一个儿童村,村里大多是父母因犯罪被刑事拘留的孩子。有一个“中国市场总监同学会”成立了“爱心俱乐部”,不定期地组织数十人一起去儿童村送钱送物,帮他们植树,陪孩子们一起玩。

 

杜竼 爱心俱乐部成员公关顾问公司策划总监

 

TH: 第一次去时,儿童村的情况和你想象的一样么?

 

: 还是有点吃惊,儿童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相当简陋。但现在情况慢慢变好,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孩子们也住进了新宿舍。

 

TH: 你觉得他们最需要什么帮助?

 

: 很简单,就是生活必需品。我曾在朋友的帮助下捐了80套内衣裤。另外,有些孩子从小没有父母关爱,心理会有阴影,精神关怀也很重要。比如朋友过生日,我们买了蛋糕、食物去和孩子们渡过了快乐的一天。对于我的朋友,这样的生日也值得纪念。

 

TH: 去过这么多次以后,你还能像最初一样热情吗?

 

: 热情逐步变得很自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光要送送东西,看看他们,重要的是怎么让社会更加关注他们,怎么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

 

平民慈善,你也可以

 

募捐。个人捐款捐物(不在多少,开始行动最重要)或介绍有经济实力的朋友或公司帮助他们。

 

宣传。让更多朋友知道,相信有心人就在身边。

 

     探望。找个时间去看看,和孩子们玩儿半天。

 

“为资本家苦干多少年,等退休了一定要去做些真正喜欢的事,哪怕分文不赚想来也是挺‘爽’的状态。算是聊以自慰吧。”

 

——白领A的心声

 

写字楼里的“非营利情结”

 

/刘琪

 

194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的需要都可区分为五个层次,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之后,另一更高的需求就会产生,成为引导行为的动机。它们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即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以从需要的层次探寻白领人群普遍存在的“非营利情结”:他们并没有因物质丰裕而满足,很多人会畅想某种“美好的远景”,比如像A这样,而这个“理想中的事”多半是非营利性的。

 

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出现。“自我实现”绝非可用金钱衡量,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反馈。精神满足会比物质满足带来更切实的愉悦和自我实现认同感。

 

理想总与期待的某种社会现实相关。也许个人力量不足以建立“理想国”,但至少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参与慈善(公益)行为的过程中,行动和精神上的付出得到了同样精神性的回馈和交流,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3 06:2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