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国际尊严尊敬日:给麻风病人同等尊严
日期:2015-03-12 10:18  点击:650
        1999年3月11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叫卡威尔的地方,一场由麻风康复者发起的抗议侵犯人权的活动吸引了全世界为促进全人类尊严和尊敬而努力的人们的目光。为了支持卡威尔的行动,国际理想协会于1999年2月14日以电子邮件通知其在三十多个国家的分支机构,将这一天定为“国际尊严尊敬日”,号召各分支机构(包括汉达康福协会)在这一天举行声援活动,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以尊严和尊敬的内容为中心举行纪念活动。


       麻风病的历史渊源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传染性极低。麻风病亦不是遗传病,麻风病康复者不会再传染。

       据文献记载,麻风病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麻风病造成大量患者肢体、面部和眼睛残疾。明清时期,官方对麻风病基本未有什么防御和治疗措施,而是抱以“灭绝”处理的态度,或是把麻风病人集体收容在深山或孤岛上,限制他们与外界联系,采用断粮、断交通、使之自生自灭。千百年来,麻风病人就是这样,在疾病和歧视的双重折磨中艰难生存。

       建国初期,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为阻止传播,政府采取了隔离治疗的办法,很多患者被迁移到荒岛上救治,但是国家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给予免费治疗和救助。目前,麻风病已能被治愈,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因此,已不再对麻风病人进行长期的隔离了。

       麻风村与歧视

       作为20世纪80年代前隔离制度的遗物,至今依然有超过2万名康复者生活在全国近600个康复村中。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已经步入暮年,当年饱受病菌的侵害,在“麻风病康复村”度过了被遗弃的半个多世纪。今天,他们中很多人依旧在简朴甚至艰苦的条件中生活着。

       曾经的“麻风村”“麻风岛”对麻风病人进行的地域上的隔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麻风病的传播的作用。但是,在麻风病人不再需要进行长期隔离的今天,麻风病人以及麻风康复者却还在被人们进行着心理上的隔离,这种隔离看似无形,实则影响极大。

       通过多年的努力,汉达康福协会与康复者一起向着消除歧视的道路上前进,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社会歧视和误解依然存在,康复者群体仍然面临着回归社会的重重阻碍。2014年9月,云南彝良小草坝一所学校拒绝来自康复村的孩子就读;11月,海口一批村民聚集反对为康复者建造康乐花园项目,都意味着消除歧视的道路艰辛而漫长。


2014年9月,彝良小草坝麻风村孩子上学被拒一事经央视新闻周刊栏目曝光后,11月,这群孩子进入了正常完小上学


       被“麻风”困住的孩子们


       “我想上学”这是许许多多贫困地区孩子的心声,他们的最大困难就是经济和当地教学资源匮乏,而麻风村出生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却从小被异样的看待和对待,对他们而言,“想上学”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困难,有的学校仅为十分钟路程的距离,每天都可以听到上课铃声,却始终无法踏进校门,只因为他们身上的“麻风烙印”。学校迫于更多学生家长的压力,不敢接收;学生家长们长期以来对麻风病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接到我们递到手里的宣传单时又因看到“麻风”二字,都如烫手山芋般扔掉......

我们都一样,一样有求知的渴望

不怕天黑,只怕心碎

我们也有梦想和希望

在老师眼里,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

都是一群优秀努力的孩子

别让麻风歧视

阻碍孩子求学的道路


        被“麻风”隔离的老人们

       曾有老人问我们:“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毛主席他老人家还好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走进麻风康复村,老人们听说着外面的世界,内心深处深藏着一个不可企及的愿望,都不敢大声说出来,觉得那是一种妄想,或许只有走向另一个世界才能实现,到北京天安门看看毛主席。罗爷爷说:“这辈子,如果能到北京天安门看看,死都没什么遗憾了,我这两年省吃俭用攒了2000元,但还是不够……”



历经了多少苦难的他们

依然想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有一天

这些麻风康复村

这些人在时间的巨轮下

终将消逝……

此刻,我们能做点什么?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2 08:2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