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几位业内知名专家畅所欲言,为解决当前尘肺病难题及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名尘肺病农民代表真切讲述了作为尘肺病患者面临的许多实际难题。
大爱清尘基金创始人王克勤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尘肺病农民现状。他用“数量极其巨大,处境极其困难,维权极其艰难,救助极其尴尬”来进行总结,四个“极其”道出了尘肺病农民面临的真实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孙树涵女士对此也强调:“在目前中国现有的职业病人数中,尘肺病占到了90%。”
在了解到目前尘肺病鉴定时因为需要劳动关系证明,而导致大部分病人无法得到医学诊断证明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吴先宁、张国俊等多其他与会代表一致赞同不能把“尘肺病”和“职业病”划等号。
我国“开胸验肺”第一人张海超表示曾经在就医过程中处处碰壁,许多医院检查告知他患有尘肺病,但避而不谈和职业病有关,诊断证明只出“排除肺结核、肿瘤”等模糊字眼。为张海超换肺的主治医生陈静瑜教授说:“尘肺病患者不应只在职业病医院寻求救治,任何一个正规有资质的医院都能诊断治疗尘肺病,它应当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类同,获得社会广泛的医疗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在与农民工的交流中感触颇深,他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对尘肺病有了新的认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有,问题的关键在执行。作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要提建议,首先从法律上修改,其次在执行上明晰。”
大爱清尘法务部部长、北京君本律师事务所王飞律师在演讲中提到一个现实情况:“20年前国家就通过立法,保证强制实施的工伤保险制度,而现如今在湖南安化、江西乐平两地方的尘肺农民案例表明,部分国有煤矿的落实情况仍是空白。”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李楯教授对大爱清尘基金起草的《关于切实解决尘肺病农民工医疗和生活救助问题的议案》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他认为应该先解决尘肺病鉴定问题,再解决资金的问题。“先把它划出来,首先证明我是这个病,然后再说我怎么治”。其次他回答王克勤先生提出的尘肺病患者面临的四个困境,他说:“在现行体制下,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如果不深化改革绝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法律存在落实问题,不能落实的还叫法律吗?”在提到如何解决问题时他说:“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和国家职场安全的责任,这是一个源头治理。大爱清尘做的工作,我极其敬佩。但是在源头上,应当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管。对企业来说,有可能导致伤及人的健康安全问题,这点不应该手软,不是什么罚款。不签合同,不交保险,职场环境问题吊销执照。这样伤害人的健康和生命的数量极其巨大的责任问题,必须要有人来承担。”
中国劳动管理学院的孟燕华教授也提出了对防治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对粉尘严重超标的企业一定是按照生产事故处理。二是国家要求有职业危害的企业一定要进行职业危害申报,申报到安监局,特别是粉尘严重的要缴纳风险抵押金。
参加会议的尘肺病农民对希望得到政府解决的问题提出诉求,主要集中在子女上学和救治方面,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给与应答,会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虽然尘肺病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是正如联合主办方新华网代表高向梅的致辞中所说:“2月11号在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会议上,强调了以整合使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加强救助、医保等制度衔接,支持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这从政府高层释放出的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尘肺病的问题能够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和解决,让更多的农民工免遭尘肺之苦,让更多家庭不再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