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献血接力凸显用血制度缺陷
日期:2005-12-22 15:06  点击:1073

   
  八十人千里接力献血营救女研究生凸显用血制度缺陷———

  3月21日,转赴天津给王莹献血的18名职工,献血后回到了辽河油田茨榆坨矿区。这一次,去了18人,符合献血条件的只有15人。至今为止,茨榆坨矿区专赴天津为王莹献血的职工已近80人。

  一个多月以前,今年才23岁的女研究生王莹被诊断患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她有一张“全国通用,终身有效”的无偿献血证,但在临床用血时不仅不能免费,还要交纳高额的互助金。消息传到她的家乡茨榆坨矿区,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后来又因为天津市血液紧缺,王莹的老乡们不顾千里之遥,一批又一批地专赴天津为她献血,成本不菲。对王莹来说,3月18日这次,已是第四批老乡为她赴津了。

  发生在王莹身上的“献血证失效”和“老乡接力献血”都凸显了天津市血液极度紧张的局面,而记者从天津血液中心获悉,不仅天津,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城市都面临血液短缺,而一些中小城市因为医疗资源不够集中,临床用血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天津为何不申请异地调血?对于临床用血需求量非常之大的王莹,老乡们还能把这成本不菲的接力棒传下去吗?难道只有这种“爱心接力”,王莹们才有出路吗?

  ■23岁的研究生身患重症

  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王莹今年才23岁,正在位于大连市的辽宁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今年1月26日,在家过寒假的她突然晕倒,母亲在她的胳膊上发现了出血点。2月7日,沈阳一家大医院怀疑王莹患了白血病,建议王莹连夜转院。8日,王莹转到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治疗,经化验,诊断结果是: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王莹是家里的一根独苗,既聪明又孝顺,这个噩耗像天塌下来一样,狠狠地砸在王莹父母的心口上,不到两天,王莹的父亲王彦君就瘦了20多斤。

  据熟悉王莹病情的矿区职工透露,“她发病后一直高烧不止,还伴有口腔溃疡,很多退烧药对她都不好使,情况很危险,医院已经给家属下达过3次病危通知单”。为了让王莹的病情有所好转,王莹的父母不惜血本用最好的退烧药,虽然每天4000多元的医疗费已经够让王家发愁的了,但这还不如输血问题更让他们上火。

  王莹曾在2002年上大二时在大连市无偿献血,可临床用血时,大夫却告诉他们,外地献血证在天津不好使,不仅不能免费使用,而且还要像没无偿献血的人那样,交纳高额的互助金。不过,对于血液病人来说,费用可能都是小事,更危险的是血液的匮乏。春节期间和春节后的一段时间里,王莹家的亲友都前赴后继地去天津输血,但亲戚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快,能献血的亲戚都已经献过了,而骨髓配型方面也没有好消息。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3 06:3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