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不妨借鉴俄罗斯,为流浪者救助打开思路
日期:2014-12-22 09:55  点击:382
    严冬已至,北国之都莫斯科的街头巷尾,已是银装素裹。在这个寒冷的国度,半年的漫长冬季,对那些因各种原因流落街头的人来说,是非常难熬的。对于城市政府而言,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莫斯科市政府对无家可归者的主要救助措施,是设立“社会适应中心”,为他们提供住处、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社会援助部门是常设机构,一些无家可归者甚至在这里一住就是数年。这样的援助机构,在莫斯科有两个:一个位于莫斯科东南角的柳布里诺区,那里也是外来打工人员聚集的地方,共有1100个床位,今年冬天新增400个临时床位;另一个位于莫斯科市郊的费力曼基村,可容纳350人。

  只要是无家可归的人,都可以申请入住“社会适应中心”。例如,刑满释放的犯人,在孤儿院长大的人,残疾老人,丢失身份证件的外来人员等。他们大多数只是临时居留,他们在入住前要经过体检,保证没有传染类疾病。随后,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帮助他们寻找工作,申请补助,补办证件等。根据莫斯科社会保障局数字,今年初以来,已有超过一万五千人接受了这种救助。

  此外,如果不愿意前往“社会适应中心”,无家可归的人们可以在5个紧急社会援助点取暖、吃饭、休息。这些援助点,基本都设在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附近。莫斯科市民们会向这些站点送去不需要的衣服、鞋等用品——今冬开始前,市民已为流落街头的人们捐助了超过两万套衣物、鞋帽等生活用品。莫斯科社会保障局数字显示,今年初以来,紧急社会援助点已为4200人提供帮助。

  俄罗斯人嗜酒,如果有人在寒冬醉倒在街头,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这些不能求助或者不愿求助的人,莫斯科市政部门也有“社会巡逻”这一专门的服务队,他们开车或步行于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和地铁等公共场所,将需要帮助的人送往“社会适应中心”或紧急援助点。

  “社会适应中心”由国家拨款,在俄罗斯各地均有设置。除此之外,各地都有不同的临时或长期措施,对无家可归的人们施以援助。

  在圣彼得堡,马雅可夫斯基图书馆今冬将彻夜开放大厅和走廊及卫生间等处所,供流落街头的人避寒。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市,慈善组织和市民志愿者在“社会适应中心”定期举办“紧急援助”活动,为前来求助的人们提供医学检查、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帮助。

  随着莫斯科城市不断扩大、外来人员增多,莫斯科政府也在想办法在社会救助方面“开源”。莫斯科市社会保障局日前宣布,本月将通过一项法律修正案,允许诚实守信的公司获得联邦款项,以便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其中包括帮助居无定所的人们。

  莫斯科社会保障局无家可归者社会救助领域的负责人片久霍夫说,这项法律的主要任务是,使对民众进行社会帮助不再是城市政府机构的特权,吸引更多诚实守信的公司利用国家拨款对民众予以援助。政府将列出一份企业名录,对社会援助的标准予以规范,只有那些符合标准、遵守规定的公司能有机会获得国家款项,标准将包括对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处、帮助他们适应社会或者在严冬里为他们提供食物等。

  此外,慈善机构、宗教机构在社会救助方面也将起到更大作用,政府在实施救助方面所起到的协调监督作用,将日渐突出,取代此前的执行者地位。

  片久霍夫日前透露,市政府可能将即将关闭的一座医院交给一个名为“慈悲之屋”的慈善康复中心管理,用于接收身有残疾的流浪者。政府计划每年拨付3000万卢布的资金,那里可入住50人,合每人每天约1600卢布,基本能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5 20:1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