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卫生事业发展与卫生人力资源
日期:2006-04-03 10:00  点击:368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竞争更倾向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在经济实力竞争的背后更集中的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因为经济实力来源于知识和对知识的运用。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拥有510亿美元的资产,靠的是他的知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知识并运用知识创新,谁就拥有未来。因此,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于卫生人才,拥有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大量的高素质的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所说的卫生人力资源一般说是由以下三部分人员构成:①正在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卫生管理人员);②在医学院校和相关专业其他院校学习,毕业后可能补充到卫生机构的人员;③其他部门有关专业人员,因工作需要可能调入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以上三部分人中,第一部分人是卫生人力资源的主体,根据卫生统计资料,全国卫生机构人员551.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9.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2万人,农村接生员32万人。全国有高等医学院校130余所,每年毕业生约6万人,中等医学专科学校每年毕业生约12万人,留学回国及其他部门调入人员数量不多。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不含乡村医生、卫生员及接生员)约占全国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1/6左右,这是卫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医生、卫生员、接生员队伍是中国卫生事业的一大特色,也是重要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

  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发展知识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全国共有两院院士1 072人,其中卫生行业(含解放军系统、其他行业与卫生有关专业部门)共有院士100人,占全国院士总数9.22%,属于卫生系统的院士59人,占院士总数的5.50%。

  自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部门向发达国家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访问学者,他们大部分已学成回国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但是冷静的分析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状况,下述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1.卫生人力总体知识水平不高,获得中级以上技术称职的人员仅100万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15%,这些人中还有不少人无大专以上学历;卫生人力知识老化,更新不足,有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每5年更新一次,而我国除大城市、大医院、大的科研单位,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接触国际最新医学动态;医学专著随知识更新修订再版不及时,医学图书资料陈旧,继续学习的条件差;卫生专业人员离开学校后再系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能力都较差,跟不上当代医学的发展,更谈不到创新;我们卫生人力资源中的顶尖人才队伍和学科带队人队伍年龄老化。以两院院士为例:卫生行业60岁以下院士仅9人,占卫生行业院士9%。

  2.医学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贯输 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内容陈旧,教师掌握新知识和医学新动态的能力与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观念落后,以考试分数评定学生优劣引导学生死读书,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总之医学教育缺乏一个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和条件。

  3.医药卫生科研部门、高等医学院校,多年来存在脱离生产倾向,没有形成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缺少科工贸一体化的医药卫生产业集团,而知识经济正是强调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产业化,实现知识的升值与效益最大化。

  4.在人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人才浪费的情况,更影响了人才效益的发挥。这一方面表现为人才的部门、单位所有,人才流动困难。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求贤若渴,他们需要某个人或某些人加盟,就可以形成有创造力的人才团队,但是受种种传统人才流动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不能如愿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在改革大潮中,一些单位例如某些三资企业,看到人才的重要,靠自己的“财大气粗”,盲目引进,甚至蓄积人才,大材小用,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5.医药卫生部门的管理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科技开发人才和卫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急需要培养一批从“书生”到“老板”的优秀企业家和热爱卫生事业的管理专家。

文章来源:建安医信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4 01:2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