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来源:央广社区
限号、车牌拍卖,这些只是些硬措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未必能够持续进而朝着更加有序畅通的方向走去。谁都知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城市交通关联着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上学、上班、等等琐事。真要做到城市治堵,硬性措施只是个“标”,全城市民的意识主动和行为配合才是“本”。治堵实际上是要解决“全民性”问题。
全民性首先要解决意识,说白了,就是有车一族要有所“舍”,不能寸步不离车,事事不离车。能够积极主动为城市交通做点“小贡献”对自身生活也是有裨益的。比如接孩子,如果在时间宽松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陪孩子一起坐公交车,让孩子体味到生活的通常秩序,对孩子养成一些公共意识和习惯都是有帮助的,而这些也将是他们的未来竞争力所在。
再者,要对自己的出行行为负责,只要驾车上路就要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行车,把礼让品德发扬光大,适当时候可以吃点“亏”,不要和车辆争道抢行,在别人有驾车失误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调整来化险为夷。靠着一种表率和宽容来让整体的社会行为趋向良好。
城市治堵不能光盯着“车”,主要还得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