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阿根廷之镜:抓铁路安全要有主心骨
日期:2012-08-09 11:04  点击:341

阿根廷之镜:抓铁路安全要有主心骨

来源:公益中国网 特约评论员:木头马 发布时间:2012-8-9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网友称为是“著名”的“铁路事故之城”,这座号称南半球最大的城市,仅2005年以来,就发生了六、七次大事故。当地时间2012年8月5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列即将抵达莱蒂洛车站的火车发生脱轨事故,导致约30人受伤(其中6人身上多处受伤,被送往医院,但没有生命危险。另有25人在现场接受了简单治疗)。大部分受伤乘客在最后一节车厢上,这节车厢脱轨后撞上一个巨大的铁路信号塔,信号塔随即倒在列车上。报道消息还称,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系统3日开始的罢工已持续4天,该市地铁系统3日夜被迫关闭,使得此次脱轨事故更加剧了该市交通系统的混乱。

    说阿根廷首都发生的铁路事故,不能以看热闹的心态,更不能对安全做“掩耳不能盗铃式”的避而不谈和讳病忌医,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断警醒自己,不重蹈自己和别人悲剧的覆辙。

    有意思的是,阿根廷首都铁路一直在“不厌其烦”地重蹈着自己的覆辙。就在今年2月22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曾经发生城铁撞站台出轨事故,造成至少51人死亡、700余人受伤,成为近34年来阿根廷发生的最严重的铁路交通事故。2008年以来,阿根廷铁路系统已经发生过8起事故,大部分发生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透过现象看本质,阿根廷首都的铁路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病灶:

    一是铁路设备设施老化成为事故频发的主要病根。阿根廷的铁路系统主要是在19世纪末期由英国建设的。每年需要承载乘客4亿人次,是南美最繁忙的铁路系统。特别是首都不因诺斯艾里斯,铁路线呈放射状分布,与公路平交道口星罗棋布,增加了安全隐患。此外,铁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严重老化,铁路、机车、通讯和安全等系统不仅无法及时更新,而且缺乏必要的维护.从网上图片中可以考出,阿根廷首都的多次铁路事故中,列车均为数十年前的旧款列车和日本等国家的价格低廉的“二手货”。

    二是铁路私有化成为事故频发的重要推手。由于阿根廷政府一度面临财政危机引起的预算压力,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铁系统于1991年实行私有化。从那时候起,4家私有公司接管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铁。但是,这些公司在接手之后未能成功扩张、提升交通服务。这20年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铁系统慢慢地“老去”,“病情”也越来越重。阿根廷智库国家公平与发展政策实施中心的报告显示,布宜诺斯艾利斯公交企业的主要收入是政府的补贴,而且这种补贴基本不附带什么附加条件。正因为如此,私人的公司“基本不会想到要去提高自己的服务”。只要有铁路事故发生,阿根廷就会有声音批评政府“任由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荒废失修”,“纵容设施缺陷”。政府方面则指责运营商布宜诺斯艾利斯铁道公司疏于设施更新。而运营商则抱怨,政府给乘客票价封顶设限使企业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无力改造设施。归结起来说,私有化后的捉襟见肘,不断让事故钻了空子。

    三是糟糕的管理让铁路事故“前仆后继”。刚刚发生的惨剧再次暴露了阿根廷的交通无序和糟糕的管理标准。人们也无法不去联想阿根廷半年前的那次大事故。阿方铁路部门在今年2月份那次事故调查中就曾发现,早在2008年阿根廷国家审计员办公室发布的报告里,曾提到过布宜诺斯艾利斯铁道公司的列车有多项缺陷,其中包括缺乏紧急刹车设备、手刹设备不实用等。“2008年我们确认(列车)刹车系统存在严重问题,”一位主管官员如是说,“政府当时没能采取措施,也没有严厉惩罚。”更令人痛心的是,故障先有明显征兆,随车机械师甚至多次上报制动不灵,但是上级坚持“开到终点站再说”。于是负责的随车机械师马科斯•科尔多瓦告诉警方,在终点站前几个车站“每一站我都经无线电向调度员报告,刹车有问题,”,但上级指示他继续本次行程,到终点站后再作理论。一个接一个的管理疏漏让列车驶向了事故的深渊。

    总之,阿根廷发生的铁路事故,再次为世界铁路安全敲响警钟,也提醒中国铁路必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笔者认为,有简明扼要的三句话:保安全要舍得花钱更新完善设备,发展高铁的路子要坚定地走下去;中国铁路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绝不能搞私有化造成扯皮不断的群雄逐“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规范、从严,对干部职工严格要求和理解关心应同步。

    最后,笔者想絮叨一句老话:把自己的事要当事,把别人的事儿也要当事儿。特别是风口浪尖的大铁路,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镜子,警钟长鸣,检点瑕疵,改进工作,是事半功倍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健康的思维观念。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09 16:4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