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慈善公开别“摸石头不过河”
日期:2012-08-03 17:45  点击:363

慈善公开别“摸石头不过河”

2012-08-03     来源:新安晚报

  7月30日,浙江台州慈善总会在报纸上用12个版面公布了近万笔捐款明细,涉及到捐款人的姓名、金额、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被捐助人的隐私,捐款使用情况暂时未予以公布。(8月2日《现代金报》)
  
  应该来说台州慈善总会不管是自愿的,还是基于慈善信任危机的忧虑被逼地公开,都算得上是一次进步。尽管公开的只是捐款人的明细,迈出的只是一小步,但是不拒细小、不分身份的同等公开,着实让人看到对捐款人善意的一种尊重。
  
  当然,有限的公开与市民的期望有着不小的差距。公布捐款明细尊重善意固然必须,但是捐款使用让善意释放变成成果,才是慈善的落脚点。如果从公开循序渐进的角度来考量,考虑被捐助人的隐私,维护被捐助人的尊严,下一步采取适当的方式公布捐款使用情况,当然可以认定此次慈善公开的尝试取得“阶段性”成效。
  
  问题在于,这样的公开就像是“楼上要丢的鞋”,何时会丢第二只,并不取决于期待者的意愿。有后续手段,当然皆大欢喜。没有后续手段,“隐私”倒成了一面“挡箭牌”。
  
  当然,这并非有意把台州慈善总会想象成“小人”,而是表达出慈善公开的一种忧虑。毕竟公开应该是慈善公益的基本准则,也是慈善组织应有的法定义务。所以,慈善公开并不是基于某种意愿的临时措施,而是刚性约束之下的常态机制。需要先确立一套规则,有了规则,是报纸公开还是网络公开只是方式选择的问题,而如何处理“隐私”与公开的矛盾,也只是一个技术细节的问题,都不是公开的障碍。
  
  慈善公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跌入信任危机的慈善公益更该从制度法治的设计着手,而不是总靠一些慈善公益机构“摸着石头过河”来修补信任大门,让慈善公益在有一搭无一搭的揣测中迷失。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09 21:3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