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生命面前首先要有情感
日期:2012-07-30 11:44  点击:364

生命面前首先要有情感

2012年07月30日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李杏

  中国是个大国,气候条件、地质条件都很复杂,自然灾害多;中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现阶段事故也发生的比较多。
  
  不论自然灾害还是生产事故,发生人员伤亡就是绝大的悲剧。悲剧应当尽量避免,但也要看到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杜绝。悲剧的发生或许存在阶段论,不具有超越性。悲剧发生之后的处理方式,却与发展阶段无关,考验的是政府的责任、国家的文明程度。
  
  这 些年,我们在事故处理上的文明方向有目共睹,特别是“5·12”大地震之后,尊重生命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层面共识。包括及时公布伤亡信息,尽可能详尽公布遇 难者姓名、年龄、遇难地点等情况,举行国家哀悼。也就是说,死亡不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沉重的生命存在。
  
  因为搜寻、调查、核实,都要时间,信息公布有时候要晚于公众预期,公布的方式和心态也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但只要不是刻意隐瞒,晚几天也能得到遇难者家属和全国人民谅解。
  
  也要看到,公布伤亡情况和具体信息,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也是世界文明国家的惯例,并不值得特别拔高、放大、赞美。公布本身隐含着态度,对生命的敬畏和生命逝去的哀伤,但它毕竟不是直接的情感表露,有时甚至是无奈,一种压力之下不得已的回应。
  
  灾 难,常常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即便是单纯自然灾害,人民因此失去生命,就深可哀痛,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委托行使机构,要为此反思是否责任有失。 官员作为自然人或者权力行使者,都应当表达痛惋和歉意。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政治伦理。但现在有这种意识的官员还不算多。
  
  相反,一些官员的心态还过于敏感,生怕流泪和致歉就意味着承认了失误,要担责。这种心态不正常,这样的理解也不正常,情感和责任是两回事。真有责任,就算心硬如铁也逃不脱。
  
  在 这种不正常心态的驱使下,一些不正常现象随之发生。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面对灾难和事故,一点悲伤的情绪都不敢表露,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撇清本人本部门的干 系,有时甚至巧言令色,让人反感。例如气候灾难发生时,公众第一反应当然是质问气象部门,有些地方的气象部门却敢于拿出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说辞。昨天还有报 道称,气象部门利用公共气象信息大发其财,两相比较,何以自处?还有一些政府部门,灾难发生时居然第一时间考虑的还是部门执法,毫不顾及灾难造成的特殊情 况,怎不令人唏嘘感叹,甚至愤而发指?
  
  另一种更为常见的不正常现象,是对灾难的悲喜剧转换。灾难就是悲剧,政府救灾,天经地义,不救或者救不好,就是失职。何以救了灾竟成“伟大胜利”,灾情还没完全过去便要论功行赏。胜在哪里?功在何处?喜从何来?简直就是麻木不仁,自绝于民心。
  
  政府不是一台机器,官员不是钢铁制成的机器人,政府应当是有人性的,官员更应当是有人性的。生命面前,首先要有情感。不正常的冰冷现象,我们要认真思考,更要从政治文化、理念这些深层面去思考。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09 22:3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