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撑伞女孩”带出的道德成本
日期:2012-06-20 14:03  点击:263

“撑伞女孩”带出的道德成本

2012-06-20        来源:三晋都市报

  一张照片,一个雨天,一个女孩正在为乞讨老人撑伞。她被长春网友称赞为雨天最美的撑伞女孩。有点想不到的是,这个名叫曹笛的女孩竟然被所在餐厅开除了。(据6月19日《城市晚报》)
  
  “上班期间不工作,打伞,我说你把伞给老人吧,她不干,就在那站着打伞。”这里大约可以看出餐厅对“撑伞女孩”的态度,至于餐厅称开除是因为“表现不好”,恐怕是一种借口,而实质上更可能是撑伞的“后遗症”。
  
  现实中存在着一种“道德浮夸”——有人把善举放到了极端的位置,认为所有的人和事,包括工作、法律甚至社会的一些基础秩序,都应该为善举让步。这种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道德作秀,任此泛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会把工作、学习等等放到一边,有意到大街上寻找做好事的机会。而当没有好事可做,或者可做的好事不够轰动时,则有意去策划一些好事,也称“造好事”。
  
  道德需要珍惜,但不应该浮夸,一个人的善举和敬业不应该是矛盾的。因为做好事一时影响工作可以理解,但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是应该做到敬业。像“最美司机”吴斌,就做到了关键时刻和平时工作敬业的结合。但就“撑伞事件”来说,恐怕并不是“道德浮夸”的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撑伞女孩”平时不敬业。餐厅开除“撑伞女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女孩撑伞影响了工作。这是一种“道德成本”。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道德的美丽,而没有看到道德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比如我们赞美公交司机抱老人上车,可这是以增加全车人等待时间为代价的;比如我们赞美司机一路红灯送病人,可这是以增加违章罚款为代价的……当这种成本由别人承担时,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一旦这种成本要由自己来承担,哪怕并不大,可也表现得不愿意。拿这家餐厅来说,恐怕也希望生活在一个道德空间里,可一旦真碰到了,却又考虑到了管理问题、成本问题。
  
  或许“撑伞女孩”做好事的方式有点不妥。如果一位老人突然摔倒,给老人撑一把雨伞,完全展现了道德的美。但从图片中看到,这位乞讨老人,正穿着雨披。当时“撑伞女孩”正在工作中,如果这位老人真需要帮助的话,那可以采取其他帮助的方式,比如说把老人劝到一边,或者把伞直接递给他,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体现爱心。对这样的爱心方式,如果觉得不妥,在事后可以引导,但不应该通过开除来“踩刹车”。这样做的后果,会给人带来“好心不得好报”的联想,一定程度上会让爱心受伤,而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没有哪个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薄情寡义,没有哪个人,希望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空间里,必要的“道德成本”是应该承受的。或许“撑伞女孩”的爱心方式不当,甚至不排除她也有作秀的可能,但只要引导得当,又有谁敢说这位女孩不会爱心与敬业俱佳?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2 02:44
首页 刷新 顶部